《聊斋先生》第十二回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士可杀而不可污辱

  蒲老夫妇正说着话,狗突然狂吠起来。
  蒲盘忙出门看时,只见门外站着一文一武两位官员。
  文官问道:”蒲老善人在家吗”
  蒲盘迎上前道:”老朽便是蒲盘。二位是”
  “我们是摄政王特使,奉王爷钧命,来给施润章先生下诏书”说罢递上名帖
  蒲盘接过来一看,文官名叫范文举,武将叫杜威,从服饰顶戴判断,两人都是朝廷大员。王爷派身分如此显赫的人来下诏,足见朝廷对施先生的尊重。忙说:“二位请屋里用茶稍等,老朽去请先生来接诏书”
  范文举道:“不必劳驾先生前来,善人带领我们去见先生就是。。
  蒲盘说:“既然二位不惮劳累,我儿子正要去上学,顺便领二位去吧。”于是转身朝屋里喊道:“小三子,领二位大人去见恩师。”
  “我不去”蒲松龄赌气把书包一摔,“我不上学啦”
  蒲盘知道儿子舍不得老师走,使性子不去。当着客人没责备他。半嗔半哄地说:“两位大人有要事见先生,快去吧,不要误了大事
  小松龄无可奈何地背上书包出来,恶狠狠地瞅了两位特使一眼:不卑不亢地说“跟我走吧”
  他觉得武将有些面熟,立刻想起4年前追赶施先生的那两个满清骑兵来,新仇旧恨涌上心头:哼当年你们没抓走恩师,贼心不死现在又打着封官的幌子欺骗恩师进京,真是黄鼠狼给鸡拜年这回打不过你们,骂也把你们骂跑
  出了大门,小松龄在前昂首挺胸,颇具男子汉大丈夫气概两个特使跟在身后,心中暗暗称奇:此童颇如其师,气度非凡
  杜威想起当年在龙王庙里吃的苦头,动了报复邪念,悄悄对范文举说:“看他小小年纪,却在我们面前装模作样涮他一下,看他如何反应”
  范文举反对道:“我们王命在身,还是少惹麻烦吧此童气质高傲,胆识过人说不定是当年在龙王庙里惩罚过我们的老对手,小心再被他算计了”
  杜威不听范文举劝告,用挑衅的口气道:“四年前,我们追施润章来到这里龙王庙里,被个吃屎的孩子戳下砖石砸得头破血流如果那小兔崽子还活着,今天撞上,非报仇不可”
  “哼哼”小松龄故作惊诧地冷冷一笑,反唇相讥:“当年我为救施举人布下的打狗阵,打中的原来是你们呀你没被砖石砸死,竟然还敢再来,难道不怕再受到惩罚”
  杜威狂傲地说:“那个捣蛋鬼也许早死了倘若他还活着,我也不再怕他,数亿万汉人已经被我们彻底征服,当今的华夏大地乃是大清国的天下”
  “呸”小松龄吐口唾沫,轻蔑地说:“蕞尔小帮,夜郎自大真不知道世上有羞耻二字”
  杜威羞恼成怒,追上小松龄,揪住一只耳朵狞笑道:“亡国奴还敢嘴硬叫我声老爷不然把你的耳朵揪下来”。
  “滚开”蒲松龄大喝一声,在杜度小腿上狠狠踢一脚“士可杀而不可辱用这种卑鄙下流的手段只能吓唬懦夫,威胁正人君子,休想”说罢,转身往回走
  杜威被小松龄的凛然正气所慑服,松开手,尴尬地笑道:“小朋友,和你闹着玩哩其实,我们王爷对你们施先生尊崇有加,追他回去,不过是要加官进爵。当我们回营交差,说起事情经过时,王爷十分欣赏你的机智、勇敢。你们汉人有句成语叫什么来来着”
  “爱屋及乌。”范文举显然是降清汉人,说一口流利汉语。
  杜威伸伸舌头,扮个鬼脸,伏在小松龄耳边小声问道:“小朋友,知书达理,也该知道这个成语吧。”
  小松龄侧身躲开他的亲近,冷冷一笑说:“我更知道猫哭老鼠这个歇后语及狼和小羊的寓言。”
  杜威只得认输:“小朋友,猫哭老鼠也好,狼和小羊也罢,总之是弱者肉,强者食这条千古不变的真理现在大清国已经成了华夏大地的主人汉人应该承认这个事实。”
  小松龄反唇相讥:“成主人又怎么样你们满清统治者如果也像蒙古鞑子一样欺负汉人,我相信,为时不长也会被赶出华夏大地”
  “小孩子不要信口开河。”范文举干咳了声道:“我们大清国军队从来不欺凌汉人。
  “骗人”小松龄冷笑道:“嘉定屠城,市民百无余一,场州十曰,天天都有大量无辜百姓惨遭屠杀,最近淄川城里又发生了屠杀无辜平民事件,尸堆如山,血流成河血淋淋的事实,证明清军是群杀戮成性的屠夫“
  杜威道:“那是因为他们抗反,杀得没错。”
  “你们满人不也起兵谋反,夺了大明天下吗”
  “大胆”杜威暴跳如雷“你敢诋毁大清我一刀宰了你”说着噌地扳出腰刀
  范文举急忙横身阻拦:“不要乱来有道是小不忍则乱大谋不能跟小孩子一般见识。”
  小松龄却毫不畏惧,冲着杜威一梗脖子,大声道:“砍呀我说你们满人滥杀无辜你们还不承认,请问,你拔刀要干什么”
  范文举见路人都停住脚步,怒目而视,大有不平之意。怕乱子闹大误了正事。喝命杜威:“收起刀来”然后轻轻拍着小松龄的肩膀,笑嘻嘻地说:“小朋友杜将军粗鲁莽撞,错怪了你,我替他向你赔礼道歉啦天不早啦,赶快上学去吧”
  蒲松龄一摆头,朗声道:“不行清兵借口平叛,血洗淄川城杀了那么多无辜百姓你必须让刘县令张贴告示,公开向全城百姓认罪,抚恤受害者亲属。不然,你们今天别想见到施先生”
  “好好好”范文举满口答应,等见过施先生,我立刻去县衙安排这事。并回禀报王爷,严惩凶手小朋友这样行了吧“
  “这还差不多。”蒲松龄点点头,领他们继续前行。进了学堂大门,指指教室尽头的角门道:“先生住在后院西厢房里,你们去吧“
  范文举和杜威来到施润章的卧室,正遇施先生拿着书本去教室上课。双方一照面,立刻停住脚步。
  “施先生”杜威认出施润章,满脸推笑:“我们又见面啦恭喜您呀”
  施润章冷笑道:“一个逃犯有何喜倒是二位帮助大清打下天下,衣锦还乡,可喜可贺不巧得很,我要去给学生讲课,二位屋里稍等。”
  当年,施润章与范文举、杜威、同时被清兵围困京师,逃出后,又一同在济南被满兵掳掠。不同的是施润章半路逃脱。两人死心塌地跟多尔滚去了后金。在多尔滚帐下供职。特别是范文举,为清廷出谋划策打下天,立下汗马功劳,在朝中享有崇高威望,顺治皇帝对他崇敬有加现在屈尊敬贤,千里迢迢来给施润章下诏,原以为施润章会受宠若惊接天神似的接待他。做梦也没想到拿热脸亲人家的冷屁股这使他非常扫兴,脸色唰地红到脖根,殭立在门口一动不动。
  杜威却沉不住气了,他不知道施润章的冷淡是对他们的鄙视反以为时隔四年不认识了。紧追几步,从背后拽住施润章的胳膊,大声道:“施先生我是杜威呀怎么四年没见,不认识啦还有范中堂,他是主动请缨和我一块来给您下诏书的他知道您对大请入主中原有成见,怕您拒不奉诏,贻误前程,屈尊敬贤来劝您接受封号您不理睬我情有可原,因为当年我曾追赶过您。可别把范中堂一片好心当成驴肝肺呀啊施先生您倒说话呀
  施润章听说他们奉皇命来下诏书,不能再无动于衷,但是,对他们背叛民族而事敌国的行为还是不能谅解。只冷冷地说:“有话等我下课后再说吧”说完,进了教室。
  杜威,哪里受得这般冷落,气急败坏地说:“一个臭教书的竟敢如此拿大,气死我了,待会儿他下课回来,非给他点颜色看不可。”
  范文举劝道:“这种人恃才不阿,连王爷都敬着他,我们在他面前,也只好低调做人。不然,惹恼他拒不奉诏,王爷反怪我们不能礼贤下士,追究失职之罪,祸就闯大了再说,此刻得罪了他,他日后飞黄腾达,不拿我们开涮常言道: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待会儿见了他,我们就尊敬他点,千万不能来硬的。”
  杜威听范文举说的有道理,只好耐着性子忍着。日头渐渐升高,灼热的阳光直射到屋子里来,杜威口渴难耐,扯着公鸭嗓子喊:“茶来茶来”
  范文举道:“茶壶就在面前,不自己倒,叫喊谁呢你以为这是在王府里吗”
  杜威尴尬一笑,骂了声:“娘的”只好自己提壶倒了杯茶水,端起杯来,瞅了瞅,闭着眼喝了口,随即噗地吐出来骂道:“什么东西,一点茶味没有”
  正值施润章一步闯进来,冷笑道:“穷山僻壤的茶自然比不上王爷的。。。。。。尿字不好说出口。看官有所不知,当年杜度被清兵掳掠,为讨好多尔滚,曾自称郎中,并效仿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尝粪验病的典故,为多尔滚尝尿验病。在大清国朝野中传为笑谈,同僚为其卑鄙,嗤之以鼻见面皆掩鼻而过施润章重提这一丑闻,是想把杜威气走。不料杜威却蛮不在乎“老子喝尿怎么啦不是连升三级,正三品,而你自诩清高,至今日还是平头百姓”
  见杜度如此不知羞耻,范文举摇头一笑了之。向施润章搭讪道:“南方人爱吃甜食,先生泡茶也加糖”
  施润章道:“我虽是南方人,却不爱吃甜。泡茶从不放糖。是此地水甜。二位见过村头路边那口水井吗“
  杜威问:就是当年先生喝水的那口自流井吧
  施润章道:“然也。此井又名柳泉,无论天多旱,水满自溢,故曰满井。水清以冽,味甘以芳,酿增酒旨,瀹增茗香,常饮延年益寿。当地人誉为神井。乃一方名胜”。
  杜威说:“那我得多喝点”端起杯来,一口气灌了下去。一边抹着唇上水珠啧啧赞叹:”又香又甜,真乃神水也”
  范文举感慨地说:“有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难怪你那个小学生有胆有识,口舌如黄一路上把我们驳得哑口无言。地灵人杰,名不虚传哪”,
  施润章道:“是嘛二位不是早领教过了”
  杜威问:“他就是当年领您去庙里藏身的小孩”
  施润章道:“然也。”
  范文举惊诧道:“听传言,那时他不过是个四五岁的孩子,便有成人不及的见识、胆略,了不起,真了不起,看来汉族人后生可畏,不可欺也”
  施润章鄙夷地问:“看来二位都入了满籍连老祖宗也不要了
  范文举自悔失口,慌恐地分辩:“没忘没忘我们不过入了旗籍,是旗籍汉人”
  施润章加重语气说:“无论汉族满族,都是中华民族无论哪个民族都不可欺有欺负就有反抗成吉思汗在天之灵,当然不会料到他的子孙后代竞被一个讨饭吃的穷和尚赶回漠北去“
  杜威道:“先生放心,大满民族不会被赶出中国的。”
  施润章淡然一笑:“可不是嘛到那时候,满汉难分,整个满族已经融化在汉族大熔炉里了”说完,放声大笑。哈哈哈。
  范文举听出施润章的弦外之音,点头赞同:“先生说得对,大清入主中原,不是满人征服了汉人,而是汉族张开巨口,把满族囫囵吞了”
  施、范二人的话,对杜威却是对牛弹琴,他不懂装懂,沐猴而冠,见人大笑也跟着大笑:”哈哈哈”
  笑毕,范文举说:“说评书的有句口头禅闲言少叙,书归正传刚才杜将军说过啦,我们是奉摄政王均命,来请先生入朝供职的。说罢取出睿亲王多尔滚的亲笔信,交给施润章,
  施润章拆开一看,上面写道:
  大清国摄政王爱新觉罗多尔滚拜上施润章先生:
  临淄一别,悠悠数载,孤王无时无刻不在想念先生,梦寐以求聆听先生之教诲,以矫正治国施政之失误,实乃江山社稷之幸、庶民百姓之幸也。今大清皇帝已入主中原,开国伊始,百废待兴,急需先生这样的旷世之才本王已安排好爵位以待先生。望先生作速进京就职。
  大清摄政王爱新觉罗多尔滚顿首
  顺治四年月日
  施润章看完之后,心潮起伏,百感交集,他感激多尔滚对自己的赏识,却不愿以私人关系入朝为官,于是展纸润笔,给多尔滚回书一封,阐明自己的观点:
  上摄政王书:
  惠书读罢,感激零涕,冷静三思,实不能无功受禄,所以然者,施润章乃一介草民,一步登天,非但不符合朝廷选官制度,且易招致他人嫉妒、诽谤,于民于王,皆属不利,故草民谢绝王爷之美意,走科甲入士之正途,实现平生之志向,兼报王爷知遇之恩。
  前者,民不辞而别,于王不敬,于理有悖,于心有愧然弃家帮而事敌国,是为不忠,远父母不尽赡养,是为不孝,贪富贵而苟且偷生是为不仁,抛妻室使至孀居,是为不义,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禽兽不如之辈,实不愿为之。
  彼时,草民曾劝谏王爷废除暴力,实行仁政,圣人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众星拱之。有道是: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多安抚,少杀戮,则民无不望风归顺也。现在王师所行大失民望诸如扬州十日,无日不杀,嘉定屠城,百无遗一,强令剃发,喋血大江南北,种种暴行,非止一端从而激发南朝军民同仇敌忾,使王师南下屡遭阻创,若非南朝内部祸起萧墙,自失其鹿,几难逆转也。圣人云:杀无罪非仁也,多行不义必自毙,请王爷三思。
  草民闻之,安民之要,不在扬威,而在于抚慰。孟子云:“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如有不言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胫而望矣。”
  书不尽言。草民施润章昧死以闻
  放学之后,施润章来到蒲家告诉蒲盘,要进京参加会试,蒲盘闻言大喜道:“早晨那两位差官一来,我就知道先生出头之日到了,所以,一早我就告诉周先生,今日去县城,务必买些酒菜回来,一则为先生壮行,二则过中秋佳节,这时该来了,我们且喝茶说说话等他。”
  话音刚落,忽听狗叫,周信之牵着牲口进了门。
  蒲、施二人急忙起身相迎:“信之兄弟回来了。”
  周信之笑道:“二位等急了吧”他熟练的解开牲口背上驮篓的封绳,一边往下卸东西,一边诉苦:“因为过节,肴菜店里顾客排起了长队,好不容易挨上号,买上就往回赶,跑了一身臭汗,这时才到家,不过还好,该要得都买齐了。”
  柏龄兄弟急忙上前架下驮篓,把周叔买来的东西拿到厨房里,动手帮母亲做饭。
  不多时,那轮明月升上东天,银光照如白昼,有道是:月到中秋分外明,然而团园之夜,饮送别之酒,似乎很不协调难怪施先生坐在石桌旁一语不发。泪光呆滞地望着那轮明月想心事。
  小松龄更失去活泼爱动的天性,既不去教小淑卿读书习字,也不给大人斟茶满酒。
  周信之首先报告新闻:“高府不知庆贺什么喜事,张灯结彩,门前车水马龙,非常热闹,据说家中后花园里还唱大戏哩。”
  蒲盘说:“定是朝廷启用前明旧吏,高念东要重新出山了不光他,今日一早,摄政王多尔滚也派人来给施先生下诏书啦。”
  “真的”周信之大喜,拍拍施润章的肩膀开玩笑:“施老弟这回做了高官,别忘了咱们穷兄弟”
  施润章对周信之的玩笑话毫无反应,他不是没听见,而是在全神贯注地想心事:觐京接受封爵,一步登天对一个沦为平民的举子来说,是做梦也想不到的殊荣他觉得这荣誉来得太容易,太突然塞翁得马,焉知非祸他不是不想做官,而是觉得踏着多尔滚搭设的云梯,一步登天太危险不但登高必跌重。而且容易招人嫉妒。在他看来,功名是一生奋斗的回报,实实在在的东西,只可直中取,不可曲中求他应诏进京的目的,不是接授封官而是辞官,然后参加会试,通过实力拼博,换取应该得到的功名。
  他的另一桩心事,是舍不得离开亲手创办的书馆,更舍不得离开结下深厚情谊的蒲盘一家人。特别是蒲松龄是个难得的人才,没亲手把这棵生机盎然的幼苗培育成参天大树,是一生最遗憾的事
  面临失去良师,小松龄在无声抽泣他伤心归伤心,却不放任何挽留老师的机会。见施润章仰脸凝视着那轮满月出神,知道恩师舍不得丢下他们,于是,趁恩师举棋未定的时机,发动攻势,劝恩师留下来:“老师您不是曾发誓不与满清贵族合作吗为什么要应诏进京呢
  不知施润章作何答复请读下回。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