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搞义务教育》分卷阅读10

  学堂每年只在九月一日前招生一次,错过这次,只能再等一年了,诸位好好考虑吧!”
  说完,又转头看向虎子他爹娘,似笑非笑地开口道:“我办学堂的目的,就是为了教孩子们读书明理。都说谣言止于智者,我会教我的学生做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分得清对错忠奸的人,而不是愚昧地听信谣言,人云亦云。所以欢迎村里五岁以上的所有人入学。还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次我们也不要求赶谁出村,希望大家日后好自为之!”
  这下,不仅虎子爹娘,其他传过那谣言的人都臊红了脸,全都低头不敢和陶然对视。村长在一旁看到这情形,原本挺拔的脊背仿佛佝偻了许多,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看着陶然逐渐远去的背影,深深地叹了口气。
  陶然甩下那么一句话之后,也不管这院子里的人会怎么想,带着俩弟妹施施然地离开了。
  但是回到家之后,陶然又有些后悔。在这种生产力不发达的年代,家里如果送孩子来读书,即使不用交学,生活压力却也要比以前大不少。他刚刚那么吓唬一通,可别把原本想来的给吓跑了,不然他要哭死。
  系统说过,声望值一般都是在学生身上比较容易刷的,而且系统搞义务教育的目的是要广撒网找人才,如果来报名的学生太少的话,这两个目标想要实现可要难好几倍。这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早知道就别那么冲动了!
  然而不等陶然懊悔多久,竟然有人连夜上门了。
  来人是之前帮他们家割稻子的田大叔,这次他带了个小孩过来。陶然认得这小孩,是田大叔最小的儿子,今年十一岁,他前面还有五个哥哥两个姐姐。
  第8章008
  如今田家的两个女儿已经嫁人,儿子也有三个已经娶妻,四儿子今年也十六岁了。虽然家里人口多,但田地却只有零星几亩,能把这一大家子养到这么大,田家父母已经算本事了。
  三个儿子娶了媳妇儿之后,家里已经拿不出来钱来给四儿子娶妻,再过两年这老幺又该定亲,家境不可谓不艰难。
  看这样子应该是要送孩子来上学的?陶然些惊讶,都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田家家境那么艰难,不仅不让儿子干多些活儿,反而还肯供他读书?这让陶然对田大叔刮目相看,毕竟不是谁都能有勇气做出这种冒险的选择,如果这孩子最终没有学出个本事来的话,对于他们家无异于雪上加霜。
  田大叔生得矮小,常年在田里劳作,驼背有些严重。陶然也不怠慢,连忙迎人坐下,让小弟去倒茶。
  田大叔显得有些拘谨,坐下来后有些不安地扯了扯旁边儿子,对陶然道:“陶大郎,你看我这儿子,能来上学么?”
  “当然可以啊。”陶然看向陶大叔旁边的小孩,身上衣服补丁不比他刚穿来时小妹身上的少,皮肤晒成了健康的小麦色,神情跟他爹差不多,低着头抿着唇不知在想什么。听到陶然的回答,小孩猛然抬头,显然很是惊喜。
  陶小妹此时已经非常机智地拿来了纸笔,陶然在纸上一行写上姓名、性别、年龄、户籍后,照例问道:“姓名?年龄?”然后自顾在户籍下边写上了“通口镇乐径村”六个字。
  “今年十一岁,名字……还没有起。”田大叔有些为难地答道。这时代很多小孩早幺,都说贱名好养活,所以村里的娃都是狗蛋狗剩地叫小名,田大叔还没来得及给小儿子起名字,“不如……陶秀才为他起个名字?”
  闻言,陶然笔尖一顿,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田大叔看到陶然的表情,以为自己说错了什么话,神情更是拘谨了,连驼了多年的背都挺直了一些,踟蹰地张了几次嘴,但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无意识地折磨了田大叔半响,陶起名废然才施施然道:“不如叫田达吧。达者,通达事理也。以后好好学习,莫要辜负了父母的一番心意。”
  “好,好,好名字!”田大叔闻言激动得站了起来,黝黑的脸上泛起了一抹红色。田达也十分高兴,看向陶然的眼神比方才热烈了不止几倍。
  【叮~恭喜宿主声望值达到100点~】
  嗯?他做什么了吗?突然天降一百声望值,陶然三丈和尚摸不着头脑。跟田家父子说好上课时间,将两人送出家门后,才在脑海中询问系统。
  【系统,学校还没正式开学也能拿到声望值?】
  【哎哟~宿主已经宣布要开学的事情,勉强算办了学校吧~而且关键是田家父子俩对宿主的崇敬之情太过强烈,才会直接转换成声望值哒~】
  【原来如此。】陶然装模作样地摸了摸下巴,【他们父子俩那么有眼光,说不定以后可以重点培养。】
  【呵呵,宿主你开心就好~】
  后来几天,陆续有家长带着孩子过来报名。就连虎子他爹娘,也自欺欺人地让自家大闺女带儿子来报名,自己并没有出面。陶然并不知道这个虎子就是那个虎子,毕竟这次粗略一算,村里光是名字里带有个虎子的小孩,就是七八个。
  不过即使知道了,陶然也不会把大人犯的错迁怒到小孩身上,他这一视同仁的态度,让村里不少人都松了一口气。既然陶然连虎子爹娘都能原谅的话,他们这些在背地里说过小坏话他的,应该也不会跟他们计较吧……
  这么一想,原本好些没打算送孩子过来的,全都一咬牙,过来报名了。
  最后,全村竟然有二十七名孩子愿意来上学,其中村长也狠下决心,把家里的大孙子送过来了。
  这人数已经占了村里适龄儿童数量的一半,着实出乎陶然的意料,但也让他心头的大石稍微放下一些。不过这二十七个孩子都是男孩,这性别比例让着实令人无奈。以后如果有条件的话,或许可以建个女子学校?还是说女子入学可以给点政策优惠?这个得好好谋划一番……
  九月一日,陶然起了一大早,轻轻活动了一下左肩,发现已经没有明显的疼痛感,看来伤口很快就能好了,心情又愉悦了几分。
  吃完早饭,陶然给弟妹布置了今天的功课。陶小妹已经把一年上册的数学学完了,语文也学了一半,不需要跟没有基础的学生一起上课。陶然便让她一边辅导陶禧然,一边拿着陶然特意给他们抄的教科书自学,晚上和周末再单独给他俩开小灶。
  差不多九点左右,陶然掐着点打开大门。门口一群高矮不一,瘦得倒是很一致的小萝卜片动作十分整齐,都眼巴巴地看着他,田达作为唯一一个大龄儿童,在一群五六岁的小孩里面鹤立鸡群。周围还有不少来看热闹的家长和村民。看到陶然出来,原本叽叽喳喳的现场顿时安静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