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严敦书》究竟写了什么?
为什么会变成扶风马氏的把柄?
既然是告诫后人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为什么反而会变成大汉宗室拿捏马氏的把柄?
原来,早在东汉开国之初,帝姬刘秀便大玩制衡之术,唯我独尊。
六大开国家族在光武姬的安排下,彼此争斗不休,徒耗力气。
安定梁氏与扶风窦氏是一系,【云台第一神将】南阳邓氏是一系,扶风耿氏与南阳阴氏是一系。
这些开国家族手里的兵权,全都被帝姬收回,并且分配到一个人的手里。
那就是“不上云台”,却手握兵权的扶风马援。
这个出生在五陵原,骑马驰骋四方的士族少女,有着狂战士一样的热血。
她这一生只对一件事情热爱到骨头里。那就是上阵杀敌,直至战死沙场。
肚子被冷箭射穿,拉出肠子,身患瘟疫疾病,依旧对战争抱有崇高的热爱。
成语【马革裹尸】就是来自于她好战欲死的心愿。
开国之后,获得大汉兵权的马援,开始了自己高光的人生。
西破陇羌,南征交趾,北击乌桓,横扫天下无敌。
云台二十八将,无一人功绩能与马援相比。
然而。
有两件事情,让无敌好战的伏波将军马援陷入了困境。
第一件事情。
马援的后人,马融的母亲,马严很不安分,干着和后来袁绍、袁术一样的事情。
四处和游侠交游,议论国家大事,到处行侠仗义,搞出豪侠的名气。
若是马严此人活到汉末或者曹魏。
这个自小便如同司马昭般颇有计策的少女,可能会依靠马伏波的权势与威名,成为袁绍、袁术这样的一时霸主。
只可惜,马融的母亲遇到的帝姬,不是好色的汉灵姬刘宏,也不是幼小的曹魏之主曹髦。
而是“位面之女”,玩弄权术的大师,光武姬刘秀。
第二件事情。
马援已经六十三岁,与老而不死的司马懿一样,始终不肯放弃手中兵权。
自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
“谅为烈士,当如此矣。”
成语【老当益壮】得自于此,曹操所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也是影射马援。
马援的军权,也让光武姬刘秀对马援有诸多顾及。
然而,马援终究不是后来的司马懿。
她明白,要实现自己狂战士的梦想,自然不得不与刘秀做一场交易。
……
……
马援为了交换兵权,究竟和刘秀做了什么交易。
至今不得而知。
世人只知道马援写了两封《诫严敦书》。
一封发给家里,另一封递交给光武姬刘秀。
刘秀终于对忠心耿耿的马援,彻底放心,并且以此打击了安定梁氏与扶风窦氏。
同时又按照扶风耿氏定下的罪名,收回马援的爵位,打击马援的后代。
马援如愿以偿地死在了战场,留下千古不朽的美名。
而马援的族人呢?儿子嫁给了刘秀的女儿,汉明姬。
族人却灰溜溜地离开了朝堂的中心,从此走向衰败之路。
数十年过去了,年过花甲的马融,每每站在长安五陵原上,
提着一壶清酒,吹着荒野的冷风,祭祀祖先的尸骨,
回想起家族经历的种种往事,心中总有一丝不甘。
自光武姬死后,开国六大家族,南阳邓氏、扶风窦氏、扶风耿氏,安定梁氏……
不约而同登上权力的最高峰——大将军的位置。
挟帝姬令诸侯,在与宦官的血腥斗争中,如同烟花一样,辉煌一时,而后灰飞烟灭,不留痕迹。
唯有扶风马氏,如同边缘的小草,任由风吹雨打,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但同时也坚强地活着。
大儒马融,或许是最后一个不肯认命,想要缔造属于扶风马氏,光辉落幕的疯子。
哪怕是如同烟花般一瞬即逝,也足以光照青史。
很可能如同【云台第一神将】邓禹的后人,邓氏家族那样门衰祚薄。
只留下邓芝,这么一个默默无闻的遗孤。
但马融也想如其他开国家族一样,尝一尝巅峰权势的滋味,
吹一吹高处不胜寒的冷气。
……
……
那么儒门之首的马融,究竟做了什么呢?
她把三个女儿,分别嫁给汝南袁氏、安定皇甫氏、以及并州刺史赵岐。
汝南袁氏乃是士族之首,常年把持三公之位。
袁隗招揽董卓为门人,给予董卓招兵买马的权利。
凉州三明之一的皇甫规,执掌扶风一带驻军,风头一时无二。
并州刺史赵岐监督并州军团,五原郡太守丁原归附旗下。
马融的妹妹马平,与羌人婚娶,生下了混血儿马腾。
马平在东羌部族,带着羌汉两族血统的马腾,组建一支混合羌族的军队。
这支军队是马氏的私军。
董卓、马腾、皇甫规、赵岐……这些未来一定会在凉州并州,掀起无边波澜的风云人物,马融把她们如同棋子般一个个收入囊中,等待落子之时。
或许,今年秋天。当大儒马融离开洛阳,重新回归长安的五陵原,站在扶风郡的山丘,看到汉武姬茂陵古墓的那一刻。扶风马氏,将会重现当年不可一世的气概,横扫天下。凉州并州,尽在扶风马氏之手,坐拥关中之地,盘踞北方。
那时身在长安的马融,将会成为棋盘的棋手,与身在洛阳的帝姬,面对面地交锋。
开始她波澜壮阔的权臣之路。
然而。
马融至死都没能回到长安,回到她心心念念的扶风郡。
然而,党锢之禁爆发,尽管马融不是漩涡中心的陈蕃,却被囚禁于东观藏书阁,禁足洛阳,终身不能踏出洛阳一步。
东羌之战,马平那支私军被凉州三明之一的段颎消灭。
大儿媳妇赵岐被当作党人逮捕,远逃北海,卖饼为生。
小儿媳妇皇甫规自认为党人,放逐归乡。
皇甫规禁足之前,给马融写了这样一封信。
【与被絮一双,以通微心。】
这句话究竟代表什么意思呢?
难道是说,马融只能在洛阳过冬了吗?
莫非马融真的要被囚禁在洛阳,一辈子吗?
……
……
“扶风马氏之主,接旨。”
当刘阿大拿出诏书的时候。
在场所有人包括三公之一的崔烈,大司农张温,博士乐隐,河南尹何进。
一直躲在人群中的王允,郑泰,甚至站在最前列的郑玄,也跪了下去。
刘备都准备跪下去的时候。
刘阿大却踹了一下刘备的膝盖,让他硬了起来。
然后把诏书一卷,扔给刘备。
刘备慌忙接住,四处观察,发现没人注意这边。
心中害怕至极,要是被人发现他如此草率拿住诏书,
肯定会治他一个【大不敬】之罪。
好在,所有人都低着头,不敢看他。
马日磾下跪作揖,不敢抬头。
刘备咳嗽两声之后,开始宣读诏书。
“制曰:扶风伯马融,海内鸿儒,思洽识高,吐纳经范,德披三辅。东观文炳,南国化孚。朕闻其薨,欲赐以三公制厚葬,然,本朝以孝治天下,念其祖援,早有丧制,书于《诫书》,朕不忍后人悖先人之意,葬融于洛阳,其孙日磾为其立坟,守孝三年,庚申,光和三年,十月。”
……
……
历史上,伏波将军马援的丧事,到底是怎么办的呢?
十分简陋,没有一个人参加,所有人都避之不及。
甚至马援下葬合坟,竟然是她死后二十四年。
在帝姬看来,好战的马援不得善终。
善谋的马融,葬礼也不该有人参加。
至于让马日磾,推着马融的灵柩,回到扶风郡,和马腾那伙人会合?
那都是痴心妄想。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