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过好日子》22.数数

  第二十二章
  搓了三天草绳就收了,不是不想搓了,这玩意可是能卖钱的,就是不合格的自家也能用,不会浪费。
  可是稻草不够了,没有原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队上的水田其实不少,照说稻草应该也不少才对,可是县城有个造纸厂,各个大队的稻草绝大部分都要供应给它。
  剩下的就不多了,再按照工分分给各家的就更少了。
  要不是附近有个芦苇荡,家家烧柴火都困难。
  没活了,蓝彪彻底坐不住了,闹吵着出去堆雪人。
  被大伯娘拍了两巴掌消停了,和他弟一起撵回屋去了。
  这娃子是不是傻,不知道享福呢,大冷天谁没事往外跑,不在热炕头猫着。
  蓝凤也拽着蠢蠢欲动的小哥哥回屋玩石头子了。
  再次推翻以前的认知,印象中北方的冬天不应该是冰灯、雪人嘛,其实呢是嗷嗷得出门直接吹透透的寒风,再加上能埋人的大雪。
  真的是现实教做人!
  “哥,一…二…三…”蓝凤拿着石头子开始教小哥哥数数。
  她为了不引人怀疑,之前磨着她爹把一到五都学会了,惹得她爹没少夸她。
  她准备利用这个冬天和小哥哥把一到一百学会,如果时间充裕再学学十以内加减法。
  她打听好了,她爹小学二年级毕业,应该能胜任这个教学任务吧。
  蓝家厢房,来娣正在缝补衣裳。
  招娣躺在被窝里,只露个脑袋可还是觉得冷。
  她们这个屋子因为是厢房,光照不够,再加上比正房薄,烧同样的火还是冷。
  “要是能烧个炉子就好了。”能重来一回是好事儿,可小时候真的没少受罪,现在又要重受一回。
  来娣熟练的穿针引线,拿着针在头上划两下,接着妹妹的话儿,“炉子是啥啊?”
  招娣僵了下,“我听别人说的,说是铁的,圆鼓隆冬的,里面能烧东西,然后屋子里就热乎了。”
  没提煤,要不然她姐再问,她就没法回答了。
  来娣想了下,“那应该是好东西,不过得贵吧,铁的呢。”
  这年头铁可是好东西,家里的铁锅都补了两回了,nǎi说了外头买铁锅给钱都不行呢。
  “我也不知道。”她是真不知道,赶紧换个话题,“姐,明年你也到岁数了,去上学吧。”
  上辈子她姐九岁才上学,学了两年就下来了,她学了三年,也就会数几个数,会写自己的名字,其实还是文盲。
  她可是知道大学生有多吃香,她们这样的人从早上干到晚上,干不好还挨骂,人家大学生却是香饽饽,坐在办公室里,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工资福利还比她们多的多。
  她们想升上去比做梦还难,人家就轻松松。
  同样是人,却没法比的。
  这辈子她是打定主意好好念书的,有了文凭以后工作就能好,找好对象也容易。
  来娣停下针,“上学啊,也不知道nǎi让不让。我要去上学了,家里就没人喂jī喂猪了。”
  她其实也想上学的。
  招娣不服气,“我就不信你不喂,jī和猪能饿死。再说都是蓝家的娃,凭啥大堂哥二堂哥能上学。”
  来娣垂着眼眸,“咱们不是女娃么。”
  一个大队有多少家会送女娃子上学的。
  女娃子以后可是别人家的人。
  她们家其实对她们不差的,队上好多家对闺女非打即骂的。
  “主席都说了女人能顶半边天。”招娣听她姐说这话就来气。
  自己都不硬气,别人就更瞧不起你了。
  来娣笑了,“小妹可厉害,啥都知道。”
  招娣翻了个白眼,翻过身不理她了。
  她自己琢磨琢磨上学的事吧。
  上辈子过了年九月份,大伯娘就送大堂哥去上学了。
  和大堂哥就差两个月的大姐却没人提上学的事。
  等到大姐快十岁了,她也不小了,她爹坑坑吃吃的和她nǎi说了,想送她们去念两年,好歹把名字学会了,要不然以后也得参加大队的扫盲班。
  她和她姐不但要上学,家务也要干,成绩哪能好,都是下游的,有时候还被老师念叨几句,就更不愿意上了,所以早早就下来了。
  当时觉得不用上学可太好了呢,现在想想真的够傻的。
  解气的是被寄于厚望大堂哥、二堂哥也没能念出来,小学毕业了都没考上初中也不念了。
  倒是小堂弟学习不错。
  不过那时候可没这个堂妹,小叔家就一根独苗苗,宠的厉害,脾气老大了,对她们姐俩也是代答不理的。
  也不想想他衣服谁洗的,鞋子是谁做的,也是白眼狼。
  上辈子活的惨,这辈子她是一定要改的,这个学她上定了。
  其实上学花费并不多,至少小学是,因为小学是几个大队合建的,都是免学费的,书本费再加上纸笔也花不了几个钱。
  只是她和她姐在家里顶大人使了,一下子都去上学恐怕她nǎi不让。
  所以她才让她姐先去,然后让她姐教她,她上辈子是没读几年书,可是出门打工也和旁人学了些,最起码百以内加减是会算的,无聊的时候看旧报纸也认了不少字,到时候她完全可以跳级的。
  可是怎么让她nǎi答应她姐去上学呢,自己说肯定不行,只能爹娘去。
  可是爹娘那性子真让人挠头,挨了欺负只会忍,平时就会闷个头干活。
  她真的掐半个眼珠都看不上。
  可是没招儿,谁让她们姐俩不会投胎的。
  蓝家东屋,几房大人都在。
  “这次雪可不小呢,要不再等几天。”蓝nǎinǎi有些拿不定主意。
  每年冬天蓝家都会进趟芦苇荡,身上绑上草绳子,脚下踩着木板子,找兔子窝和野jī。
  每年都有收获,去年逮了两只兔子两只野jī,过年都没买肉。
  “去,趁着现在没人,咱们赶第一波,野物多。”凤爹的意思反正都要去,宜早不宜晚。
  每年冬天四个大队的人心照不宣的进芦苇荡,队长们也睁一只眼闭一只。
  但不能成群结队的,鸟悄的。
  他们家哥兄弟三个正好。
  蓝大伯也点头同意,“还去上次那地儿,这回运道好再弄点鱼回来。”
  过年吃鱼兆头好,连年有余嘛。
  要是弄多了,还能去黑市卖了。
  过年了,人们都舍得花钱。
  每到年跟底下,就是红卫兵对黑市也不会抓那么严了。
  蓝二伯没话说,他就听着就成。
  “那就定了,都多穿点,早去早回。”蓝nǎinǎi拍板做了决定。
  凤爹回了屋,给闺女、儿子挨个拔萝卜,“等爹明个给你们找肉吃。”
  凤娘正在编草鞋,用的是东北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中的最后一个。
  乌拉草可是这时东北人心里的宝贝,当然也是因为经济条件不好,买不起保暖的棉鞋、皮鞋,很多人都会选择用乌拉草编织的草鞋,垫子之类的御寒。
  据说穿这样的草鞋脚上起冻疮的几率就会大大减少。
  “定下了,明就去?要不我也和你们去吧。”凤娘有些不放心,也想跟去。
  她没嫁之前住在西车,离芦苇荡最近,她们几家几乎就是靠芦苇荡过日子,所以比起丈夫她更熟悉。
  “没事,我们也不进入太深,就到去年那儿,有经验了,你在家看孩子吧。”大嫂二嫂都不去,凤爹当然也不准备带媳妇去。
  而且他心里有数呢,会以安全为上的。
  “爹,哪去?”蓝凤有些好奇。
  “去芦苇荡,那里可多兔子和野jī了,等爹给你们抓啊。”凤爹揉揉闺女的小脑袋。
  讨厌,头发又乱了,把她当三岁小孩子骗呢,野jī、兔子是那么好抓的么。
  蓝龙相信他爹啊,仿佛已经看到了很多肉,啪啪鼓掌,“爹…爹,吃肉。”
  “把你当肉吃了。”凤爹吓唬儿子要咬他小手。
  “不…龙不好吃。”小哥哥吓得都会说长句子了,小手嗖的一下藏到了身后。
  无良爹哈哈笑…
  蓝凤翻了个白眼,yòu稚的娃娃脸爹!
  “别闹他了,过来试试鞋。”凤娘将最后几下收尾。
  “还是媳妇疼我。”他脚下的鞋子都些烂了都。
  蓝凤突然觉得很饱,被塞了一嘴狗粮。
  拽过小哥哥,不和她们玩了,她娘真是重sè轻儿女。
  要不是她现在手太小,自己也能做,她看了她娘做鞋的过程,真的不算难。
  她上辈子会织毛衣会自己修改衣裤,算的上心灵手巧呢。
  看着爹娘头挨着头在那边嘀咕,蓝凤眼珠转了转。
  突然想做把熊孩子,谁让昨个大晚上她们妖jīng打架把她吵醒了的,吓得她装了好久木头人。
  凤爹娘在商量鞋垫的事儿,每年年前蓝家都要去县城黑市一趟,凤娘的意思是张多做点乌拉草鞋垫,到时候也能卖几个钱。
  别以为她不知道,大哥两口子也是有私房钱的,全家也就二哥二嫂傻,一点心眼不留。
  蓝龙双手围在嘴边做喇叭状,“一、二、三!”最后一个“三”老大声了。
  蓝凤捂着耳朵在边上看戏。
  凤爹娘果然吓一跳,不过之后就是惊喜了。
  “儿子,你再数一次。”凤爹直接把小哥哥拉了过去。
  “一二三!”蓝龙张口就来。
  “小凤,你教的吧。”凤爹很欣慰。
  当时闺女一教就会,儿子却只知道傻玩,他其实有些失望的,还想着如果能换过来就好了。
  现在闺女肯教,儿子又听闺女的话,这样也不错。
  凤娘有些傻眼,“咋突然都会数数了呢。”
  后知后觉凤娘上线。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