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过好日子》10.中秋

  第十章
  华国人重亲情也重节日,除了最最重要的春节,八月十五的中秋节也是一年当中比较重要的日子了。
  中秋节是个举家团员的日子,当天要赏月、吃月饼的,但是对于现在的蓝家来说节日都是浮云,月亮想赏还是可以赏的,毕竟那个不花钱,至于月饼就不要做梦了。
  蓝凤安慰自己月饼其实也没多好吃,曾经为了讨好客户一买几十袋,有送不出去的她都吃长毛了,最后都扔了。
  可以现在想想,仿佛心要滴血,难道让她穿越到这个年代,是因为她曾经太浪费了嘛。
  如果有后悔药,她要吃一百粒。
  现在她已经充分认识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的真正含义了。
  别人讲八百句也没自己亲身一把来的印象深刻。
  虽然月饼是遥不可及的,不过也不是没有收获的,最起码她知道确切的月、日了,就差个年了。
  农历八月十五,阳历推算的话也到九月下旬了吧,怪不得早晚已经冷飕飕的了,她们也换了长袖衣服。
  她的长袖衣服她要好好说说,一般人想到换季换衣服,应该是短袖衣服收起来,长袖衣服穿上身。
  到了她们家,牛bī了,她娘拿出两个袖子一缝,短袖就成长袖了。
  这神cào作,看的她一愣一愣的。
  这也太节省了。
  其实这也是迫不得己,因为缺布票和钱,现在队上每年给每家两到三张1丈4尺5寸布票,大人缝一套衣裤足够了,小孩呢缝一套还有剩,可是有时候有布票也买不起,因为没有来钱的地方。
  赶上好年头,除去上交的公粮,农民的工分能吃饱就不错了,很少发钱。
  好在家里还能养几只jī和猪,虽然数量都不能多,比如jī不能超过五只,猪一般就是两头,但也管老事了。
  别小看几只jī,这时候很多农民管jīpì股叫“银行”,每个jī蛋都要攒起来,家里的盐、酱油、针线啥的都靠jī蛋换。
  再说养猪,这时候有政策,每年每户要给国家养头猪,而且还有斤数要求的,另一头才是自己家的,而且这猪还必须卖给回收站,价格也不高,但这猪也算是一家收入的大头了。
  所以jī和猪都是要jīng心照顾的,在她们家,大堂姐、二堂姐一大任务就是照顾它们。
  话题绕回过节,这天晚上蓝家居然加餐了。
  蓝nǎinǎi大方了一回,甩了半锅jī蛋野菜汤。
  蓝凤可是看到了,别看半锅汤,其实就两个小jī蛋,因为打成了蛋花所以才显得不老少。
  不过咋这么好喝呢,从来没觉得jī蛋汤如此鲜香美味。
  毕竟是过节,再加上有jī蛋野菜汤喝,家里气氛倒是好了不少,还说起了闲话。
  蓝大伯娘开了话头,“秋收过后,老苏家要娶新媳妇了,听说媳妇家里是镇上的呢。”
  这年头其实攀比无处不在的,比过日子比孩子比儿子娶的媳妇还有闺女嫁的人家。
  所以这句话的亮点在最后一句,老苏家娶到了镇上的闺女。
  蓝nǎinǎi撇撇嘴,“我可是听说了,那个闺女脸上有块疤,要不然谁也不傻镇上不待往咱们队上跑,他苏老大也不是啥了不起的人物。”
  凤娘也跟着凑趣,“娘,娘,你听谁说的?疤凌大不大?不能像柳麻脸那么吓人吧。”
  蓝nǎinǎi今个显然很有谈性,“柳麻脸那是一脸麻子,那个闺女就脸颊上有块铜钱大小的斑,我可不是瞎说,是你马大娘和我说的。”
  蓝大伯娘一拍大腿,“那准没错了,马大娘可是十里八村的活络人,就没她不知道的事儿。”
  jī蛋野菜汤喝光了,蓝彪和蓝龙两个不耐烦听这个,跑出去当院玩了。
  蓝龙想拉着蓝凤跟过去,她们又不像招娣来娣要干活。
  可是如此好机会,蓝凤怎么会错过呢,老实窝旁边获取有用的信息。
  小哥哥到底玩心大,跟着两个堂哥跑了,即使人家并不想带他。
  蓝大伯娘嘟囔了句,“这年头的婚礼也没意思,啥都不让整了。”
  “别啥都往外喷!”这次训她的居然是蓝大伯。
  凤爹笑嘻嘻的chā话,“大哥,这不是在家里嘛,不用那么板正。”
  蓝凤直觉看她娘,果然看到她张张嘴然后又硬憋了回去。
  她娘肯定想借着大伯子的话茬好好损损大伯娘的,没想到自家老爷们拆台,要是搁她上辈子,她爹是要跪键盘的节奏啊。
  凤爹突然压低声音神秘兮兮的说了句,“牛棚那个老头好像不行了,队长嗔他老生病,这次不准备管了,也就等死呢。”
  “老幺,你可离牛棚那几个远点,谁挨着他们谁倒霉,还有那几个知青也别近乎,咱们不是一路人。你们也是,谁敢招灾我打不死他。”蓝nǎinǎi瞪着小儿子,又冲着其他人嘱咐道。
  家里人自然没有敢唱反tiáo的。
  蓝凤眨眨眼,时代特sè产物——知青、黑五类上线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