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好状元》第13章 有位老先生,风雪出大启

  既然是考核,那就必然由谢济自己动脑子想试题,试题哪里来?自然是如今书院学生都在读的那些蒙学书籍。
  说来也很奇怪,明明这些书籍从未见过也未听过,但是只要一翻开书之后,就能一目十行,过目不忘。
  这与先前夜读宋夫子赠送的书籍情形如出一辙,谢济说不清其中原因,只当是早先那个书呆子‘谢济’读过这些书籍,俩人意识在这方面相同而已。
  无本蒙学读物,不多久的功夫就全部给看完了,并且牢记在心。
  有了这些蒙学书籍,试题一事就简单许多。
  鹿鸣书院的以往考核都是学生自十五岁之后才开始,虽然当今天子特许书院学生举人身份,但是宋夫子还是坚持一点,通过了书院考试之后,才能成为举人,谁都不能例外。
  鹿鸣书院这么多年以来,唯独一人没有通过书院考核,但是如今那人已经成为大启朝堂,能够与天子说得上话的礼部正五品员外郎。
  通不过考核,又想要一个举人身份,怎么办?简单,宋夫子亲笔书函,直达礼部,举人名额记录在礼部那本名册上,但是就得从鹿鸣书院名册上除名。
  宋夫子如此做法,曾经在大启士族中可没少受恶言!
  如今书院学生大多十二三岁,距离书院大考还有些时日,所以谢济心中已经有了计较。
  题目难度如何,几人能做,这些都得有一个估计。
  既然书院学生尚在读蒙学,那就设计一些基础题目。
  谢济采用了最基础的出题方法,最终题目样板就敲定出来。三十道题目,皆是断掉书中原文一部分句子,然后让学生填写后面几句。
  谢济再三思量之后,决定添加一道题目在样张之上,又检查一次之后,谢济这才搁置笔墨,提起那张满是题目的试卷样张,轻轻放到火炉旁边将墨汁烘干,这才满意站起身来,伸了伸懒腰。
  窗外冬日高照,梧桐树上,春芽正一步一步往上爬,她要将不知怎么掉落到地上的那个鸟窝,安安稳稳放回去。
  谢济静静看着,等到春芽安置好那个鸟窝,又从怀里掏出一把剩下的米饭,小心翼翼放在鸟窝里面。
  小姑娘喃喃自语:“小小麻雀,快快吃饭,将来就能飞得高高咯。”
  云阳城地处南方,风雪天气已经消减许多,但是远在北方的那座大启都城如今风雪正熬人。
  正德殿里,当今天子尚未临朝,朝堂之下,已经如闹市一般,议论声音,此起彼伏。
  “如今我大启边境时常遭受袭扰,尤其是北境一线,游骑散兵,均是小股势力,对方既不抢人口,也不夺财物,如此奇怪行事,其中大有蹊跷。”
  兵部郎中昨日才收到这份来自北境的文书,这封文书很平常,既没有加急,也没有在文书末尾标注其他军情,甚至连请示都没有。
  但就是这样一封陈述一件不大不小事实的文书,却在今日的早朝上如同一块石头,砸进了池塘中。
  石头沉入池塘,激起水花阵阵。
  “这种事情自大启开国以来,便未曾断绝,何来蹊跷?这些小股袭扰势力,不过是小打小闹,并不需要我等在此胡乱猜疑。”
  “今时不同往日,如今大启国力日渐强胜,这些蟊贼还敢大胆造次,无非就是北部诸国授意,游骑不抢人口财物,本就反常,在我看来,分明就是蔑视我大启。”
  “郎中大人太过杞人忧天了,小小蟊贼,何足挂齿,大启只需再休养生息三年,按照原先计划,就可以大举平定北部诸国”
  兵部郎中对于边境军情,一向重视,每一次传来军情都会仔细推敲,细枝末节无一遗漏,正因为如此,兵部每一次请旨都能够给大启带来大大小小的胜利。
  所以,如今才三十二岁的这位兵部郎中,虽然在六部众多郎中里资历最年轻,但是任朝堂谁人都不得不承认,此人接管兵部最合适。
  老丞相坐在文官一侧的那张绵软藤椅之上,闭目养神,神情惫懒,如同睡着了一般。
  与之相对的则是武将之首,封北定王的大将军谢伯毅,闭目端坐,朝堂争议,置若罔闻。
  那位兵部郎中见朝堂之上两位同是一人之下的老人没有做出任何示意,便继续陈述要害。
  “我大启先后吞并六国,如今已经有八道十二洲,大小县不计其数,据我观察,如今尚在大启版图之外的其余诸国,大有联盟趋势,如今袭扰频繁,边境诸将如何做?”
  “置之不理?长此以往,边境百姓则会深受其害,民心受损。”
  “一举歼灭?偏偏又是袭扰,想要一举歼灭谈何容易,这些小股势力最擅潜藏,况且我大启诸将冒然出兵又会惊扰北部诸多邻国,到时候势必剑拔弩张。”
  兵部郎中话音刚落,大启天子就已经走入朝堂。
  百官叩首,唯独俩人只是起身微微弓腰。
  兵部郎中正要将先前那封军情文书上奏,不曾想那位天子没来由问了一句话:“大雪天气,最宜之事为何?”
  随即这位大启深得民心的中年皇帝自问自答:“风雪里读书,读书人是真风流!”
  两天前,内廷收到一封来自云阳城的书信,按照书信中所言,向西游学的宋老先生,此行必然一路风雪相伴。
  北境一线,士卒早就应该裹上铁甲寒衣,与战马为伴。
  当初与宋老先生临别之际,老先生曾经就有良言相赠。
  三年之内,大启如若兴兵,十八国生民齐入火坑。
  如今高坐龙椅的天子,丝毫不觉得宋老先生当初这番言论是在危言耸听,何时出兵完成先帝未竟大业,一年两年三年,其中利害相差之大,纵然是一国天子,多次推敲之后,也不免心中有几分震惊。
  同一日,拄着拐杖的老先生宋良元与学生王敬之正好走过大启最后一座关隘。
  老先生驻足远望,城关下积雪更甚,除去一众守关士卒之外,再不见其余人。
  时隔多年,故地重游,若能遇到一些故人,就更好了。
  离下关,所属青宛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