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第 5 章

  就对台湾岛发动了进攻。因此,如果问及中国人的意见,十有八九将
  会是否定的。
  关于战争的根源,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这一说法不是指责共产党人,而是指责南朝鲜的总统李承晚。
  该论点是由i?f?斯通于1952年提出的。斯通论述说,李本人可能挑起了战争,也或者是他故意发动了一
  场大规模的进攻,好让美国军队介入进来给他以支持,并以此作为挽救其政权的唯一方法。
  1950年5月30日,南朝鲜国民议会的选举对李承晚来说是令人泄气的。曾经联合抵制1948年选举的温
  和派和无党派人士在1950年的选举中显得强大有力。人们对李的专横跋扈的工作方法感到愤慨(他试图将
  选举推迟到11月份,但是没有成功),在此情绪的帮助下,温和派和无党派人士获得了议会中的大部分议
  席。这意味着李已成为一位跛脚鸭总统,他之所以还留在任上,只是因为他的任期为4年。在已发生变化
  的国民议会中,显然李是不会重新当选的。
  斯通发问,进攻是从北方开始的,还是如北朝鲜人声称的那样,是由南方通过小的袭击故意挑起的?
  斯通详细叙述了北朝鲜的说法:南朝鲜首先发动了攻击,北朝鲜赶走了入侵者,然后转入进攻。北朝鲜人
  试图将罪责推到南朝鲜人身上,这种做法经不起调查的考验。一支防御漫长边界的部队,会把兵力分散开
  来,以承受对各个薄弱地点的攻击,因为如存在一条没有设防的通道,就会给入侵军队提供突人到后方的
  路线。北朝鲜军队并不是沿三八线分散部署在防御阵地之上。正相反,它是沿一条小的和三条大的接近敌
  人的通道集中纵深部署的,而且沿每一条大的通道都有两个师的兵力,以传统的防御阵式梯次加以部署。
  另一方面,在攻击发生之时,南朝鲜的8个师中只有4个师驻扎在三八线附近,这表明南朝鲜根本没有进攻
  的意图。
  如果北朝鲜发动进攻,李承晚就指望美国前来帮忙,这种论点也同样值得怀疑。该论点假定,李对美
  国的态度和情感比美国国会议员和大多数美国的行政长官本人还要了解因为在美国,根本没有出现高
  涨的支援南朝鲜的呼声。倘若不是杜鲁门决定果断地采取行动,美国很可能不会进行干预。例如,参谋长
  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尔?n?布莱德雷将军,起初就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想到美国会完全改变自己的不干涉
  政策,为挽救南朝鲜而战斗。
  就美国对南朝鲜的意图来说,李承晚还有另外一个小心谨慎的原因:尽管南朝鲜要求美国向韩国军队
  提供进攻xing武器,但却遭到了美国的拒绝。李的逻辑信条和大概看法是,在遭受攻击的情况下,美国不会
  前来帮忙,反而会将他抛弃。美国不仅公开宣布南朝鲜不在美国的环形防线之内,而且故意缩减南朝鲜的
  军事要求,因为美国领导人担心,李会动用强大的进攻力量入侵北朝鲜。美国更害怕南朝鲜对北朝鲜采取
  侵略xing行动,而不是相反。李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意识到,美国正在设法从朝鲜脱身,而不是将自
  己卷入进去。
  李要从这些现实情况中作出推断,或者谋划一次对北朝鲜的虚假攻击,或者为了把美国牵扯进来,故
  意招引北朝鲜人发动进攻;这就意味着,李应具备预测美国人的态度和反应的能力,但李在以前和以后,
  从来没有表现出这样的能力,而且也没有一位美国领导人,包括突然完全改变美国政策的杜鲁门总统本人
  ,曾经展示过这样的能力。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不是别人,正是杜鲁门使美国在朝鲜进行了干预,是他在
  未经考虑的情况下突然作出了这一决定。虽然计划是由艾奇逊带头制定的,但决定却是杜鲁门作的。其原
  因不是要挽救李承晚政权,而是要对突然臆想出的苏联的征服yin谋进行打击。这跟一位牛仔意外地发现一
  条响尾蛇盘卧在他的脚旁,便出于盲目的本能和怒火朝蛇打去没什么两样。
  第5章 跨越三八线的攻击
  北朝鲜人在迅速抵达汉城的行动中,大大加强了他们在西边的侧翼军队(参见图1)。北朝鲜指挥官蔡
  应峻将军将他的7个进攻师中的4个师投入到西边的两条接近敌人的通道中,又把他们的150辆坦克中的120
  辆投了进去。他还把另外两个师派到中间防区,一个师从华川向紧靠三八线南边的十字路口春川推进,另
  一个师(配备有其余的30辆坦克)从麟蹄向春川以南20英里的洪川压去。太白山脉沿东海岸形成了一段高高
  的难以克服的隆起地带,而在太白山脉那边,北朝鲜人将其最后的一个师(即第5师)和一个独立的团级规
  模的步兵队伍(第766支队)投入行动。他们沿着东海岸狭窄的道路推进,企图到达南朝鲜军队的后方。最
  后的进攻是一场旅级规模的进攻,矛头指向韩国驻扎在孤立的无法防御的瓮津半岛上的一个团。韩国军队
  在损失了一个营之后从海上撤离了瓮津。
  进攻的直接后果是,北朝鲜除了在春川受挫外,到处都取得了惊人的胜利。在春川,北朝鲜第2师的
  1.1万人在没有坦克帮助的情况下,遭遇到了韩国第6师2400人的第7团(没有给他们中的任何人放周末假)
  。韩国军队部署在该镇北边一道山岭上的混凝土掩体里,他们完全击败了北朝鲜两个团的进攻。到了下午
  晚些时候,北朝鲜的师指挥官又将他的最后一个团,即第3团,投入了战斗。但那时韩国第6师的后备团已
  从原州赶来,北朝鲜人便一事无成了。
  春川之战令人信服地证明了韩国部队抵御一般的没有装甲部队支援的步兵进攻的能力。
  北朝鲜人只有命令正向洪川挺进的第7师及其坦克车辆掉转头来bī向春川,才能夺取春川。
  他们和北朝鲜的第2师在6月28日拿下了春川,韩国人向南撤去。
  图1 1950年-1953年的南朝鲜
  西边的钳形进攻与此完全不同。面对北朝鲜4个进攻师和第105装甲旅的120辆坦克,南朝鲜人有一个
  师(第1师)驻扎在距三八线以南2英里的朝鲜古都开城附近,另有一个师(第7师)守卫着通往议政府走
  廊的北方通道,这条走廊是千百年来从北方南下的历史入侵路线。
  韩国第1师在开城周围的部署对于承受北朝鲜第1和第6师以及40辆坦克的进攻来说是很糟糕的。它直
  接沿平壤至汉城的主要公路和铁路线部署兵力。在进攻之前,美国顾问和韩国的军官就已决定,第1师唯
  一可守住的防线是开城南面和东面的临津江。但是在进攻的当日早上,该师的两个团(第12和第13团)却从
  开城以西15空里的永安分散部署到距开城以东15空里之遥的高浪浦,而其第三个团(第11团)仍在汉城以北
  留作后备部队来用。
  北朝鲜人以坦克作先导,沿公路和铁路向开城挺进,他们打垮了第12团,该团的残部向东南方向临津
  江边的汶山逃去。第1师师长白善烨上校急忙把留作后备队用的第11团派往汶山,从左翼掩护高浪浦的第
  13团,并保护临津江公路大桥,直到第12团的幸存者逃过江之后,再把桥毁掉。但是,北朝鲜人紧跟在第
  12团残部后面穷追不舍,只有两个连逃脱追击,大桥却完好地落到了北朝鲜人的手中。
  第13团的一些南朝鲜人意识到北朝鲜的坦克是一种决定xing武器,便试图将高bào弹、zhàyào包或bào破筒投
  掷到坦克下面。他们倒也摧毁或击伤了几辆坦克,但大部分自告奋勇的南朝鲜人都在行动过程中被打死,
  于是,此种日本神风敢死队式的攻击很快就停止了。即便是这样,第1师仍在其阵地上坚守了3天,直到不
  久之后在议政府走廊发生的溃败才迫使它撤离,以免遭到敌人的包围。
  议政府走廊是朝鲜铁原和汉城之间山岭中的一道几乎是南北走向的隘口(即所谓的东豆川路)。另一条
  东北至西南走向的低地走廊(即所谓的抱川路)在议政府处跟这条走廊相会。北朝鲜人派遣了一个兵员为
  1.1万人的师,在40辆坦克的援助下沿着这两条走廊向前挺进。阻挡两个北朝鲜师(第3和第4师)的是韩国
  的第7师,有兵员9700人,其中一个团驻扎在三八线上,另一个团部署在两条走廊上。第7师是所有南朝鲜
  部队中遭受打击最严重的队伍,不仅蒙受了80辆t34坦克的攻击,而且遭到了24门苏制su-76型自行平shè火
  pào的打击,该种火pào可以发shè76毫米的高速pào弹。北朝鲜人在两条走廊上都取得了稳步进展。
  到6月25日上午9点半,汉城的韩军最高司令部已判定,北朝鲜的攻击不是一次常见的“大米袭击”,
  而是一场真正的进攻。议政府走廊必须要保住,否则汉城就会门户洞开,被敌人占领。韩军最高司令部立
  即命令分散在南朝鲜内地的各师部队开往前线。驻扎在大田(距议政府以南大约140英里)的第2师(8000人)
  是第一支开拔的队伍,其部队于下午两点半离开了驻地。
  韩军参谋长蔡炳德(“肥仔”)少将想让第7师于次日(6月26日)早上在左翼的东豆川路上发动反击,让
  尚未到达的第2师在右翼的抱川路上进行反攻。这就要求第7师将其派到抱川路上投入战斗的兵力脱离战斗
  ,到东豆川路上集结,而夜间仍在议政府集结的第2师,必须在黎明时分部署到抱川路上。显然,这是一
  项无法完成的任务。第2师师长李永君准将和蔡将军的美国顾问詹姆斯?w?豪斯曼上尉都告诉他说,这样
  是不可能的,但蔡将军置之不理,仍旧命令反攻。
  第7师的部队大约在子夜时分从抱川路上撤离,于次日早上在议政府北边的东豆川路上集结,并发动
  了反攻。该师的反攻一时间取得了进展,这给军官们很大鼓舞,他们迅即把这一消息传到了汉城、东京和
  华盛顿。但这只不过是一种假象,因为在右翼的抱川路上一场灾难正在发生。第2师的指挥官李将军到6月
  26日早上仅仅把师指挥部和两个步兵营部署妥当,他显然判定反攻将是徒劳无益的他也根本没有发动
  反攻。到上午8点,一队由坦克开路的北朝鲜人出现在大路上,正在向南挺进。韩国大pào朝坦克shè击,一
  些pào弹打中了目标,但却没有造成什么伤害。北朝鲜的坦克停了不大一会儿,然后又隆隆地穿过第2师的
  阵地,开进了议政府。紧随其后的北朝鲜步兵与韩国部队jiāo上了火。韩国部队担心被围,便撤到了周围的
  小山里。
  此时第7师的右翼已经敞开,因此它不得不停止反攻,撤退到议政府以南的地方。此刻,议政府周围
  有效的协调防守已经停止,仍在高浪浦周围坚守的第1师发现侧翼受到了威胁,于是不得不撤了下来。
  前线的溃败在汉城引起一片恐慌。次日(6月27日)早上,韩国部队司令部撤离汉城,搬到了距首都以
  南汉江彼岸大约7英里的始兴里,连美国驻韩军事顾问团司令部和司令官威廉?h?s?赖特上校都没有通
  知。赖特上校在韩国发出命令之后,从驻韩军事顾问团的车载无线电上收到了东京发来的直接电讯:“麦
  克阿瑟个人致赖特:回到你们原来的地方。重要决定即将作出。不要懊伤。”赖特手里有了这纸电文,就
  可以说服蔡在当晚将韩军司令部搬回汉城去。毫无疑问,当时的情形是,驻韩军事顾问团的官员感到,他
  们常常在十分危险的形势下被迫代人受过;美国人于是戏言,驻韩军事顾问团真正代表的是“马pìjīng”。
  韩国政府决定6月27日搬到大田。在走之前,国民议会正式请求美国和联合国提供“及时有效的援助
  ”,抗击北朝鲜的侵略。
  美国大使约翰?j?穆乔及其工作人员转移到了汉城以南大约20英里的水原。在此之前,穆乔已经开
  始组织美国和其他国家的fu女、儿童和非军事人员从朝鲜撤离,这一进程在穆乔和美国大使馆撤至水原时
  仍在全面进行。按照几乎一年前就制定出的应付此类紧急情况的行动计划,穆乔在6月25日上午10点钟时
  开始组织平民撤离。到6月26日凌晨1点钟,美国人正从他们在汉城的住宅里向一艘停泊在仁川码头的匆忙
  征用来的挪威化肥船上转移;到下午6点钟时,共计682名fu女和儿童上了船,lún船离岸向日本驶去。在同
  一天,另一艘停泊在釜山的lún船,运载了从朝鲜南部撤离的美国人的家属。第二天(6月27日),美国和其
  他国家的侨民,继续以更快的速度从水原机场和汉城西南几英里之遥的金浦机场乘飞机撤离。
  从日本飞来的美国战斗机为了保护撤离行动,执行了无数次的护航和警戒任务。与此同时,美国海军
  也为两艘载满家属的船只护航。正是在这次撤离行动期间,美国人和北朝鲜人发生了第一次冲突:6月27
  日上午,3架北朝鲜雅克-3型活塞驱动式战斗机,大胆地向正在保护从金浦和水原进行空中撤离的4架美国
  喷气式战斗机开火。美国人立即将这3架雅克飞机全部击落,当天晚些时候又击落了4架。这样,在一天之
  内,美国喷气式战斗机就把北朝鲜整个空军战斗力量的六分之一摧毁了。
  撤离工作在没有遭受任何伤亡的情况下顺利结束了。在4天之内,美国从朝鲜向日本转移了2001人
  其中1527人是美国侨民。英国驻南朝鲜的公使及其工作人员,还有一些英国侨民,决定留在汉城,并提
  出外jiāo豁免。他们非但没有得到豁免,反而在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