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之瞒天过海》第1章:蛟龙现世

  唐朝,中国历史上最璀璨的朝代之一,公元前655年至公元前683年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武则天被尊为天后,与高宗被人们并称为二圣,后高宗驾崩,武则天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武氏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驾于天空之上,于是改名为武曌,后自立为武周皇帝。
  武氏在位期间,唐朝正作为一头东方巨兽屹立于世界之周,各方来表叩拜者如同过江之鲫不计其数。正所谓是乱世无幸子,盛世无穷徒,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本书所讲述的便是发生在武氏时期流传于坊间肆巷中为无数人所津津乐道与口耳相传的一些乱神怪力,光怪陆离。友情提示:本书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分割线
  武氏临朝称制第二年间,夏日初旬,西昌大江上,风和日丽。
  武氏与一众亲信游玩于山水之间,正值观景心情大好,忽向身后一位看起来满头白发身披棕袍的无眉老人出声道。
  “徐大师,寡人听闻当今天下多有奇人异士出没于江湖之中,要论道法神秘莫测技艺之高强,首当其冲便是那被人们传的神乎其神的终南仙人陈尚山,据说他一双圣手不仅仅可令败草再生枯花再放,更是能生死人而肉白骨,不久前西面枳县半年无雨土地潦倒百姓病危,听说那陈尚山正巧一去,竟为枳县水深火热的十二万百姓谋得一场三天三夜的大雨,这是真也不真?”
  身后那位被称呼为徐大师的老道听闻武氏询问,微微一抚胡须,进半步,降半头,躬腰垂身道。
  “回皇太后,老朽私以为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陈尚山此人成名已久天下间多有传说,想来也必不全是空穴来风,可信。”
  “哦?据说除了这位终南仙人,北方雪山里还走出了一位号称三十六剑的剑仙李光孝,怀揣一剑名为点睛,要论武艺之卓绝超群,功夫之高深莫测,当今天下少有人能接住他三剑,更别说见到他那全部的三十六剑了,你可知晓?”
  徐大师伸了伸脖子,再答:
  “确有此人,老朽当年在北方苦行之际,有幸见过那李光孝一次,当真是惊为天人,此人相貌堂堂一身正气,有虎豹之胆常侠义之举,那一次老朽撞见了他替一名被强骗的八岁孩童打抱不平,对方五人都是身经百战出了名的凶恶匪徒,一人使镰,一人使刀,一人使锤,一人用锁。还有一人更是惯用毒药与暗器,那李光孝立于包围之中毫无惧色,只是可惜了…”
  武氏疑问道:“可惜什么?”
  “可惜那李光孝的剑太快,老朽不才,实在是没有看清他的动作,只觉得眼前划过一道白茫茫的光,再看过去的时候,那五人已全部没了声音,倒地不醒。”
  武氏眼中大放光,“当真有此事?竟有如此能人?”
  “恩,那李光孝武艺之超群已然是超凡入圣,更难能可贵的是此人慈悲为怀,无嗜杀好杀之愚妄,按道理来说,那五人都是伤天害理之徒,死千遍万遍也不足惜,但李光孝只是废了他们的根骨将他们制伏在地,然后给官兵抓了回去。”
  武氏听到这里先是点头称赞了一番,紧接着看向远处脸色微微一沉,声音有些冷酷地说道,“既然他们真如你所说的这般厉害,又如人们传的那般侠义,为何寡人三番五次派人寻找招募他们,他们却始终不肯为朝廷效力?”
  “是寡人所许出的条件和承诺都还不够?”
  “还是说陈尚山李光孝之辈真如你所说的那样,早已得道成仙超凡入圣,看不起朝廷,看不上寡人?”
  武氏说到这里脸色一冰,“哼哼,如果只是陈尚山李光孝两个人不愿意也就算了,寡人知道他们清高,可为何江湖上的那些能人异士,但凡声名鹊起之辈,多不为寡人所用,不为朝廷所有?”
  “你倒说说看,这又是为何?”
  徐大师听闻武氏之词当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的额头上流下了密密麻麻的汗珠,他咽了咽口水说道,“皇太后所言差异,依老朽愚见,陈尚山李光孝还有那些奇人异士如今之所以不愿为朝廷效力,并不是自恃清高或性格孤僻,也许在等待时机以博得更多功名利禄呢,等到哪天功绩卓著,声名斐然,定会以最好的本领和声名来回馈朝廷…”
  武氏听到徐大师的话冷哼了一声,“哦?听你的意思是在说,他们这是在把寡人和朝廷当成了鱼,等着鱼儿在上钩了?”
  “混账,小小异士,一个个竟敢在寡人面前待价而沽?”
  “是也不是?”
  徐大师听到这里连忙伏地叩罪,表示不是这个意思,武氏忽地哈哈一笑,将他扶了起来,“徐老,我跟你说笑呢,看把你紧张的,寡人难不成连这点气量都没有?”
  徐大师满头大汗连忙起身称赞起武氏来,武氏微微一笑,“徐大师,我现在心中还有一道难题,你可为我解惑?”
  “皇太后请讲。”
  “高宗驾崩不久,我现在临朝受命,眼看当下市井江湖上有越来越多的奇人异士,我怕这样下去总有一天那些少有拘束的家伙们会扰了百姓们的民风民纪,我可不想大唐的安定被那些个江湖术士和不懂规矩的刀客们给破坏了,大好盛世,怎能毁于一干小人手里?”
  “所以我打算重整朝纲,肃清风纪。”
  “依你看,对付那些江湖术士和刀客剑士,怎么处理比较好?”
  徐大师听到这个问题后,只感觉背心一凉心肝一颤,他酝酿了一番说道。
  “老朽愚钝,恐怕不能为皇太后解答此惑,但老朽想说的是,当今世上能有这么多的能人异士出现,不正巧说明了高宗和皇太后您的海纳百川?不正巧说明了如今我大唐的包容和开放?试问,历朝历代,有哪个时节能像如今的大唐一样,八方来贡,一片繁华?”
  “那些江湖草民们感恩您的圣威还来不及,怎敢在您的圣威下作乱?”
  “浩浩荡荡,大势所往,依我看,天下小人们拜于圣上脚下那是迟早的事情,皇太后无需虑也…”
  武氏闻言哈哈一笑,似乎很满意徐大师的回答。
  “徐老,你前阵子说替寡人算了一卦,卦象如何啊?”
  “回皇太后,卦中之象乃是天相,皇太后大人当真乃是千古难见的朝凤之脉,金龙之躯。老朽要恭喜皇太后大人,在您的执掌下,我大唐一定会继往开来,更创辉煌。”
  武氏听到这里高兴极了,看着碧波荡漾的江水自言自语了起来。
  “哈哈哈哈,日月当空,武照天下,从今天起,寡人以后更名为武曌。好,好,好!”
  “徐老啊,寡人幸得有你相助,他日我必尊你为国师,受万人敬仰,还望你好生辅佐于朕,哦不,辅佐于寡人啊。”
  徐大师听到这里不知为何额头又悄悄地冒出了许多汗珠,连忙弯腰拜谢起来。
  “对了,现在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寡人令你走访各处,寻找匡扶之士,可塑之才,你可有眉目了?”
  徐大师连忙走上前去压低了声音说道。
  “老朽这些日子在这件事上花了极大的心思和力气,打听到河南道之前有一人,定能符合皇太后心意。”
  “哦?是谁?”
  “此人皇太后定然早有耳闻,出任过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此前更是升任大理寺丞,声名鹃起无人不识,姓狄,名仁杰…”
  徐大师的话还没说完,忽然天色大变,大好的晴天翻起脸来比翻书还快,雷云轰隆而至,黑云压城而下,一向平静无波的西昌大江竟然涛水滚滚,轰隆作响。
  武氏乘坐的龙船忽然猛烈地颠簸起来,差点将船上站着的许多人都给掀翻到了河里,保护武氏的下人与侍卫们纷纷涌了过来,大喝之声不绝于耳,于混乱与嘈杂之际,一名女婢看着远处那不再清澈的江水脸色大变,发出了惊叫声。
  “水,水下有东西!”
  武氏随众人看向远处,果真水下有异物出现,而且正已极高的速度冲向这艘龙船。
  当水下异物到达龙船前的时候,竟生生将武氏所乘坐的龙舟给顶了起来,差点将整艘大船给掀背过去。
  波涛翻滚,人丁踩踏,下一秒,空气仿佛凝滞在了这一瞬,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写满了不可思议,而同样满脸仓皇的武氏更是见到了她人生中永远都不会忘却的一幕。
  一条漆黑如墨的冷酷蛟龙从水中缓缓涌出,高大无比,遮天蔽日。那一双锋利的黄色眸子死死地盯住了趴在地上的她。
  只见那黑色蛟龙从鼻孔中喷薄出蒙蒙水汽,两根黑须飘在半空,气机骇人,高贵却无宝相,狰狞却不露齿,如神,又如魔。
  蛟龙面朝惊慌的众人还有严阵以待的侍卫毫无情绪波动,探出一只漆黑的爪子,朝一脸惊恐的武氏抓了下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