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红楼》梦回红楼(12)

  第十二章
  为了把贾府的妹子「一网打净」,宋清然特意命人从王府中送来食材。来贾
  府这些天来只见到过王熙凤、史湘云、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
  林黛玉、薛宝钗、秦可卿、李纨等妹子则一次未见,宋清然便想借着这次宴
  请都识个遍。
  回到顾恩殿,宋清然想着惜春的礼物,十来岁的小女孩定然是不会喜金玉器
  物,思了片刻便有了主意,宋清然回书房,用笔画了张卡通人物模样的大头娃娃,
  只是眉眼容貌有几分惜春的影子。
  吹干墨迹,便叫来晴雯。见晴雯这几天仍是见到自己就脸上羞红红的,知她
  应是那晚偷听床戏被自己察觉,脸嫩不敢面对,便走到晴雯面前,一手搂着晴雯
  腰身,一手托着她的后背把晴雯拉近身前,用额头抵着她的前额,在晴雯惊慌的
  目光中说道:「这都几天了,还这么害羞,爷又没怪你。」
  晴雯虽为丫鬟,却向来洁身自好,娇养十六年的身子从未被男子碰过,此时
  被宋清然抱于怀中,小腹被一根半硬棍子抵着,樱唇与宋清然的嘴角相隔咫尺,
  只觉眼湿体软,小心儿嘭嘭地跳个不停,想躲开躲不了,想推开又不舍,只得闭
  着眼睛,颤动着长长的睫毛,等待未知发生。
  宋清然知她性子,此时如是强要于她也是可行,只是这么强要过于草率,也
  少了调教之乐,便只轻吻一口晴雯的翘唇,见晴雯并未躲闪,内心闷骚的嘿嘿一
  笑,总感觉这小晴雯好像有m体质,更是稀罕,准备过此时日慢慢开发。
  便决定先放过她,用手挑起晴雯下巴,用牙咬了下晴雯的嘴唇,只觉晴雯嘤
  咛一声,有些软在怀中,更是确信,便轻声问道:「小晴雯,喜欢爷吗?」
  晴雯不会作答,只是轻「嗯」一声。宋清然哈哈一笑,得到想要的答案,便
  放过晴雯,调笑到:「改天好好吃了你这个小妖精,先说正事。」
  晴雯总算脱困,不知怎地,浑身又软又湿,总想让王爷咬的更重一点,搂的
  更紧一些。听到宋清然说要做正事,方收起涟漪,福身听令。
  宋清然边帮她整理鬓角乱发边说:「帮我缝制一个大头娃娃,娃娃容貌比着
  画像来绣……」林林总总地向晴雯交待清楚,又香了一口,才满意的回到卧房。
  转眼到了八月初一,元春知道宋清然今个儿宴请,也早早的起床,由着抱琴
  梳妆一番,虽是便服,头发仍按王妃式样盘起,插了支凤翅金步摇,衬托出摇曳
  风姿。
  巳时刚过,便陆续来了客人,首先到来的是一年轻妇人,牵着一四五岁幼子,
  走近才见妇人面容:脸如鹅蛋,眉如柳枝,眼似星辰,身穿宽大白素衣衫,不用
  珠宝,不施脂粉,不挽华髻,却身段窈窕,胸怂半圆,淡雅安稳之中透出青春少
  妇之韵味。
  宋清然心中一想,便知应是李纨了,但见那妇人走近后福身一礼,轻绵声音
  说道:「民妇李纨见过王爷,给王爷请安。」
  宋清然起身还礼道:「纨嫂嫂,不必客气,以家礼相见便可。」说罢便命晴
  雯回书房取出准备好的礼物。
  片刻便见晴雯抱着一摞书本回来,接过后送与李纨说道:「这是一套宫定线
  装,早听闻纨嫂盼子成龙,此书送与贾兰,祝子早日金榜题名。」
  李纨是荣国府贾家长子贾珠遗孀,生子不久贾珠就因苦读病逝,自此李纨便
  紧守遗子,不碰是非,不参宴请,把自己整得如同死灰槁木一般,但心中最大的
  执念便是幼子能金榜题名,了却其父亲遗愿。
  宋清然自是知道原由,才会用心准备此等礼物,看到李纨感动收下,方笑着
  让下人领李纨和贾兰进厅入坐。
  随后便是贾迎春领着惜春前来,二人同宋清然见礼后,宋清然亲自去了书房,
  抱了一个半人高,用宣纸罩着的物品出来,走到惜春面前笑着说:「清哥哥说过
  要送你满意的礼物,定不会食言,这便是送与惜春妹妹的,看看是否喜欢。」
  贾惜春接过和她同高的礼物有点蒙,就连已在厅中小大人般安坐的贾兰都被
  吸引过来,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大的礼物,便在迎春和贾兰期待的目光中拆开宣纸,
  入眼是一个坐姿的布娃娃,头大身大,双眼更大,一副憨萌动人的表情,只是细
  看与身边的惜春有七分相似,娃娃背后秀着一行小字,上书「愿惜春妹妹健康快
  乐成长,永远容颜俏丽」很白话,对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来说却很动听。顿时
  让惜春忘了路上迎春的教导:「要保持淑女形象,切不可失了贾府的教养」的叮
  嘱。高兴的呀呀叫着,抱在怀中一刻不愿撒手,连忙跑到宋清然身边对着他的脸
  上就送去一个香吻。
  直到发现大家都在看她,方想起对方是个成年男子,羞的左手牵着迎春,右
  手抱着娃娃快步走进了厅内。
  快到午时,史湘云和探春也至,刚与二女见礼后,殿外匆匆跑进一名太监,
  到见宋清然下跪行礼道:「王爷,皇上有要事召您速进宫。」
  宋清然心中暗道晦气,这个时辰空着肚子进宫。不过也没办法,进厅向众人
  说明原由,便由晴雯服侍着换上朝服,带着太监宫女急匆赶赴皇宫。
  进了大内,三阁、六部、八公、两位皇子、军机处大臣早已到齐,个个面色
  不善。宋清然心中思量,这是有军中大事了,连军机处的人都来了。此时也不容
  他多想,快步上前,下跪给顺正请安道:「儿臣见过父皇,父皇万岁万万岁!」
  顺正皇帝见宋清然到了,面色稍好,淡淡道:「嗯,燕王也到了,坐吧。」
  接着对军机处大臣刘海忠说,「人已到齐了,你来对燕王说说情况吧。」
  刘海忠转身向宋清然施一礼道:「燕王殿下,刚接到边关快马奏报,胡人番
  王察哈尔机率十五万铁骑寇边,大宁府军告急。」宋清然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
  内阁首辅赵塘江见顺正点头示意便首先开口道:「即已如此,各位大人就此
  事议议吧。」
  刘海忠是军机大臣只得先道:「往年胡人虽也偶有寇边,多是掠夺一番便就
  离去,像此次人数如此众多,却属首次,臣听闻西北地区近年来时有干旱,想必
  是胡人缺粮汇齐共同劫掠,臣建议从宁夏卫、广西卫及京营各调一支人马,凑足
  十万,急援大宁府,大宁不容有失啊。」
  顺正帝又问:「领军将领由谁担任合适?」
  赵王宋清仁紧跟着出班奏道:「儿臣愿领兵前往」。
  户部尚书汪则伦出班启奏道:「启奏陛下,如十万军兵同赴大宁府的话,还
  需征发数十万徭役、民夫运送物资粮草,恐怕户部粮饷有此吃力。」
  顺正问道:「户部能拨多少粮饷?」
  汪则伦道:「除去拨付部分县的赈灾款,户部只能拨出二百三十万两左右。」
  赵塘江略微一算,就知二百三十万两是有很大缺口,只是眼下情形是梁王党
  要给赵王使绊子,见牵扯夺嫡,便缄口不言。
  梁王则出班奏道:「父皇,儿臣以为,兵贵在精不在多,胡人虽说号称十五
  万铁骑恐怕也只是个虚数,且又由各部临时组成,宁夏卫、广西卫历来是边军中
  的精锐,这两卫兵马抽调六万人,加上徭役和民夫,二百三十万饷银应是够用。」
  梁王自是有心中打算,一来不想让赵王带走京中人马,这样只会让京营和赵王走
  的更近。二来人少了点,赵王自不敢全力迎战,到时战事不力,自己便可让人参
  他一本,还可再安排身边将领带京营出战。
  兵部尚书李卫见顺正心中犹豫,启奏道:「皇上,不可!兵者,国之大事,
  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以六万步兵加上四万广宁守军对敌十五万铁骑,稍有不慎
  就会有兵败,如若战败再去增援已晚矣,将动摇国本。」
  顺正帝点头道:「李爱卿所言甚是,十万援军是要备齐的,只是粮饷方面,
  众爱卿有什么良策?」
  梁王奏道:「启奏父皇,以往征发民夫时,粮饷多被地方层层克扣,路上损
  耗也上报过高,有时占比接近五成,儿臣建议此次征发民夫由一个放心可靠之人
  全权统领前往,定能为朝廷节约粮饷,支援广宁府。」
  顺正深以为然,点头称是,夸赞道:「太子梁王还是很有见地的,又能忠君
  爱国,朕心甚慰。」便问道:「以你意见派谁前往总领民夫后勤合适?」
  梁王回道:「儿臣以为三弟燕王最为恰当,三弟贵为皇室子弟,自不会去贪
  墨钱粮,又是清仁胞弟,定会鼎力协助二弟。」
  宋清然本以为梁王会自荐或安插手下前往,一来可以争些军功,二来可以随
  时给赵王使绊子。
  却没想到会推荐他,愣了半天才想明白,自己被赵王算计了,以眼下情形,
  决不是使绊子的时候,此次增援危大于利,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即然梁王去无利
  可图,让宋清然这个荒唐王爷去,路上有些差池,自是可以坑下赵王,顺带坑他。
  自己想必早被梁王贴在赵王党的标签。
  (待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