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八零之逆袭人生》分卷阅读22

  摸摸她的头,“我长得真好看,等你有弟弟了,弟弟也要跟你一样好看。”
  苏盈故作不知,“小弟弟在哪里啊?”
  梁美英神秘一笑。
  这时候老苏头背着粪筐从外面回来,他把粪筐丢在南墙根下,洗了洗手进屋,恰好听见苏盈的问话。
  他难得地露出一丝笑模样,“你当然会有弟弟,和雪梅一样!以后也有人给你仗腰子!
  苏盈瞅着他,老苏头从外面进来,逆光,脸色黑乎乎的,让他满是褶子的脸看起来有些模糊。不过苏盈发现他难得的居然带着笑模样,原本要耷拉到脖子上的法令纹这会儿居然向上移。
  看来老苏头也笃定会有孙子啊。
  就这么敢保证?
  苏盈知道未来,可他们不知道啊。
  随即苏盈就明白,估计这是预备着一定生出儿子为止呢。
  之前她觉得老苏头沉默、勤劳、善良,虽然重男轻女,有着根深蒂固的传宗接代的观念,可人其实还是很不错的。
  她甚至对老苏头还有过同情,出门玩儿都被有孙子的老头嘲笑排挤。
  可后来她觉得自己神经病,人家未必排挤他,定然是他先入为主,自己瞧不起没有孙子的自己,就以为全天下的人都瞧不起他呗。
  知道了未来以后,苏盈更被老苏头的一些豪言给惊呆。
  梁美英来年生了儿子以后,村里流言四起、议论纷纷,尤其苏向东再一次被结扎,就差有人直接上门指着鼻子笑话梁美英借种生儿子了。
  老苏头在那样的情况下,居然顶住压力,一改往日沉默、低调、愁苦的模样,变得乐观、高兴、健谈起来,专门要往人堆里凑,每次都要大声地谈论他的大胖孙子,话里话外都是对那些没有孙子人家的嘲讽。
  那嘴脸,也没谁的。
  以至于有人恨不过,讥讽他孙子也是给人家养的。
  老苏头立刻就梗着脖子,得意地道:“当然是我老苏家的孙子,母马在哪里,小马驹就是哪里的。谁敢到马棚里认驹子不成?”
  “谁敢到马棚里认驹子”、“有儿遮百丑,没儿才最丑”,成了老苏头的名言,也是村人们茶余饭后说笑的谈资,一说就是几十年,老苏头死后、孙子们长大的每个阶段都有人背后嘀咕。
  所以,这也是没谁了!
  早饭氛围不算好,可苏盈不在乎,全程微笑脸,脑子里却想怎么把种马给赶出去。
  吃过早饭,曹木匠先领着老苏头和梁美英修屋子,苏盈则跟着章婆子在东间做草盒。
  章婆子手很巧,就算没做过的东西,只要说得出章程,她摆弄半天就能做出差不多的。
  很快她就摸着窍门,甚至还在木盒的底部和四边加上薄木片,这样可以增加承受力,木盒也更加挺括。
  苏盈看了看,“真的不错呢。”
  她把一些针线剪刀的装进去,“,是不是挺好用的?”
  这种草盒可比细藤条编得致细腻。
  章婆子也觉得不错,她已经做出手感来,“拿那些带色的来。”
  苏盈就帮她把已经染好色也沥干水的色麦草搬过去。
  章婆子用一块木尺当刮板,在炕桌上专心编起来,很快就出来一个草盒底。
  “那咱们这个草盒子卖多少钱?”苏盈问她。
  章婆子盘算了一下,“……不带色的咱要五分钱,带色的七分?”
  苏盈盘算了一下,草辫子一盘二十米才卖两毛,还是草盒子赚一些。
  苏盈:“拿集上去试试看。”
  转眼到了赶集的日子。
  章婆子已经编了三个原色五个色草盒,有方的有圆的,还有红绿原色相间的,特别好看。
  另外,他们还缝了两个草帽子当样品。
  章婆子看了看,不是很满意,“我再试试盖上和边上弄点花样出来,以后去集上试试。”
  所谓花样就是用不同颜色编出花色和字来,比如说弄个喜字、福字之类的。
  苏盈挺佩服章婆子的钻研神,她把草盒子拾好,吃过早饭背去雪梅家。
  到了集上,王货郎已经占好地方。
  等摆好摊,傅民友把草盒拿给王货郎看,“老王,你看怎么样?”
  王货郎看得啧啧称奇,“真不糙,真不糙,怎么编的?”
  他左看右看,用手撑撑,发现挺结实。
  苏盈道:“大爷,能卖吧?”
  王货郎点点头,“当然能,这几个先卖卖试试。”
  他决定原色卖八分,色一毛。
  居然好些妇女来问,觉得拿回去当针线笸箩或者放点什么都可以,家里缺盛具。
  苏盈:“我买了放针线,可好用了呢。”
  雪梅:“我娘也买了。”
  壮壮:“我有个专门放糖块!”
  几个妇女看了三小只一眼,尤其壮壮实在是招人稀罕。
  “这孩子真俊。”
  壮壮:“当然,我每天都吃糖吃细面呢。你看她吃黑面就黑。”他指了指雪梅。
  苏盈:你真是见缝插针地黑你姐姐。
  几个妇女被他们一说,有人也嘀咕起来,“过年的时候放果子瓜子的,挺好。”
  “放糖块也挺好。”
  “给俺儿子放锅巴,更好。”
  几个妇女攀比着说,加上苏盈和壮壮在旁边煽风点火的,立刻就有人表示要买。
  最后一人买一个,还有个买了俩要送给娘家一个。
  他们一共带了八个草盒子,全都卖掉。
  卖完以后,王货郎给了苏盈五毛钱,按照原色五分一个,色七分一个。
  这也符合老太太的预期,苏盈答应了。
  “大爷,你还可以提要求,我们也能编的,这个东西去城里卖肯定受欢迎的。”她虽然没去过这里县城和市里,但是她用肯定的语气,别人听着就受鼓舞。
  傅民友道:“反正咱们过些天要去赶城里的集,要不就带上一些试试看。”
  苏盈笑道:“要是你们进的多,那我们可以原色的五分不变,色的可以六分一个。”
  让人家多赚点,人家才乐意多进货卖得积极呢。
  王货郎当即一样定了二十个。
  傅民友表示自己也要定几十个下乡试试。
  有傅民友帮衬,小生意做得挺顺利。
  苏盈看时候还早,她就揣着钱,领着雪梅和壮壮去逛逛。
  逛了一圈,发现除了粜粮食的就是捣腾吃食的,再不就是卖乌货、烟丝之类的。
  还有卖窝窝头的,看着是高粱面的,其实是豆面掺地瓜面的,又苦又涩。但是有些没饭吃的人家,就会想办法拿家里的东西来换吃的。
  居然没有卖零嘴的!
  “怎么没有卖肉包子的啊。”苏盈问。
  一听说肉包子,雪梅和壮壮也一脸向往。
  壮壮:“我知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