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进雷剧考科举》分卷阅读28

  惊讶,但却并不惊喜,反而带着一丝厌恶?
  程岩疑惑地转过头,居然能看清对方的五官?就是样子很陌生,在他记忆里并没有这么个人。
  不过程岩不认识,他身边却有人招呼道:“吴兄。”
  接到提示的程岩微微眯眼姓吴、厌恶他、又很惊讶自己来考试的……莫非是吴家什么人?
  不是没可能啊……毕竟铜陵和武宁两县院试时都在一处考场。
  程岩仔细一瞧,见青年长得还真和吴举人有些挂像,而对方脸上不可置信又带着几分惶恐的表情,更让他确定了心中猜想。
  只是他不知青年的具体身份,索性缄口不言。
  好在青年也并没有要和他聊天的意思,只黑着脸瞪了他一眼,便朝同伴走去。
  人一走,有同窗好奇问程岩青年是谁,程岩含糊道:“铜陵县吴举人家的。”
  由于原身以前没事就爱吹嘘自己的未婚妻,同窗们都知道程岩先头那位岳父正是铜陵县的吴举人,只是如今已退了亲。
  有个别消息灵通的人听说了吴家又将女儿许给刘县令家的事,看吴姓青年的眼神立刻不对了,鄙夷之外,还有些幸灾乐祸的意思。
  吴用心里苦,他万万没料到会在考场上撞见程岩。
  爹不是说已放出风声,不让人给程岩作保吗?虽说他们是铜陵县人,可在武宁县也很有威望。
  一个举人和一个童生,那些廪生还不知该怎么选吗?
  不对!吴用猛然想起程岩读的是兰阳社学,社学里有一位夫子也是举人,莫非姓程的求了社学里的先生?
  肯定是这样!
  吴用自认看穿真相,心想回头就去打听清楚到底是哪些人敢和程岩结保,虽然他们背后也有位举人,可据说年纪都一大把了,还能跟他爹比?
  既然有人不识好歹,拜错山头,那就别怪他吴家记仇。
  至于程岩,考就考吧,多半也考不中,就算考上了顶多一秀才,能有什么用?
  只要他爹略施手段……哼!
  吴用一番心理活动程岩自是不知,他也并未因这点小事曲影响心情。
  等到天一亮,考场大门终于打开了。
  几百号童生拿着考牌相继过龙门,本朝与前朝搜检制不同,为了严防作弊,正式入考场前,考生们还会被带去专门的场所沐浴,再穿上统一的考服,且全程都在差役的监视下。
  某种意义上,考生是没有尊严的。
  但院试已是科举第三道关口,大家都习惯了,每个人都安安静静地跟着差役走,不敢有半点喧哗。
  程岩脱了衣服,露出一身白皙的皮肤,尽管读书人大多不下田,很少有被晒黑的,但程岩依旧白得出众。
  前生他和庄思宜同考乡试时,对方就笑言他比女人还白,那时他还为此害臊了很久。
  不过如今的程岩早已成为科举老油子,遇上同窗打趣他还能镇定地调/戏回去。
  反正都是男人,谁还真想占他便宜不成?
  唯一让程岩的苦恼的是,池子里的水也不知被多少人泡过……
  不能细想!程岩赶紧住脑,匆匆洗好穿上考服,忍着浑身的难受劲儿往考棚走去。
  一入其中,就有书办唱名。
  程岩此前县试、府试虽然都通过了,但名次不算特别靠前,唱到他的名字时也没引来旁人关注。
  此时,考棚中已零零散散坐着些考生,上首则是本次院试的主考官,年纪五十上下,身材微胖,看上去不太像饱读诗书的清贵官员,反像个和气的商人。
  但程岩知道,这位姓孙的学政大人乃是建和二十年的探花郎,至于为啥选他当探花,据说十几年前的孙大人还未发福……
  程岩运气不错,座位跟茅厕离了老远。
  其实前生这一场他就被分到了臭号,后来落榜也情有可原,但今次霉运似乎离他远去了?
  入座前,程岩抬头望了眼碧蓝青天,忽然就想到一句“天时地利人和”。
  作者有话要说:小庄:评论区说我会下线几年?
  (并不……说了这本我要为自己的感情戏挽尊(尽量)
  小庄:那我就放心了,几年也太久了。
  (你该庆幸生在科举文,要是修真文……
  【小贴士】
  考试前洗澡是金朝的规矩……
  第20章
  等到考生们全数落座,考场终于关闭。
  程岩此时已将笔墨砚都准备好,而纸张则是由考场提供。
  有书吏举着木牌,上面张贴了此次院试的考题,其中包括四书题一道,五经题两篇,外加试帖诗。
  程岩前生就考过一回,可时隔多年,他对这次院试的考题仅剩点儿模糊的印象。哪知此时再见,原本尘封的记忆忽然退去迷障,他完全可以肯定,考题和前生一模一样!
  程岩研磨、提笔,将几道考题誊抄在纸上,又在卷首写下姓名、籍贯、年甲和所习本经等等,因为只有身家清白,无父母之丧者方可报名。
  随即,他定了定神,看向四书首题“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乎!”
  此句出自于《论语述而篇》,意为孔子对颜渊说,若我道可用,便施行我道,若我道无法推行,那便藏道于身,能做到这样的,只有我和你了呀!
  颜渊便是孔门七十二贤之首颜回。
  他虽然没当过官,也没有什么著作传于后世,但思想却和孔圣人很一致,是孔子最为得意的弟子。
  孔子说这句话,除了阐明自身观点外,也是对颜回的赞赏与肯定。
  这里面还有个故事,便是孔圣人另一位弟子子路听见老师夸颜回后,也想让孔子表扬自己,便故意问孔子,“子行三军,则谁与?”
  意思是如果您统帅三军,愿意与谁共事呢?子路的问话可以说非常有心计了,因为他为人勇武,擅于军事。
  他原本美滋滋地等孔子回一句“当然是你呀”,哪知孔子又逮住机会教育了他一顿,告诉他成事者要有勇有谋,只凭武勇不能称“勇”,智勇兼有才符合“勇”的定义。
  由于每次院试少则数百人,多则数千人,考官审卷时不可能看得十分仔细,故而首题是重中之重。
  程岩对首题印象还算深刻,他之前就暗暗设想过题目会不会跟前生一致,于是提早做了一篇文章。
  因此,别的考生还在冥思苦想时,程岩已提笔破题
  “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
  通篇下来洋洋洒洒,一气呵成,不足半个时辰,程岩便书成千字。
  他与众不同的表现引来孙学政的注意,但也仅仅是多看了两眼,记住了这张年轻清隽的脸。
  程岩做完首题并不休息,而是直接将草稿誊写到卷子上,便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