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进雷剧考科举》分卷阅读24

  一位中年管事将他带去茶厅,又为他掀起门帘,程岩便看见主位上端坐一人。对方年约三十,国字脸,尖刀眉,尽管身着常服,依旧威严赫赫。
  此人,便是武宁县的赵县令。
  程岩整整衣衫,微垂着头走了进去。
  他此时还是白身,见了县尊大人当然要跪,但他刚掀起衣摆,就听赵县令道:“不必多礼,请坐。”
  程岩谢过对方,恭谨而不失礼数地走到一旁落座。
  从程岩一进门,赵县令便不着痕迹地打量他,见他虽略有拘谨,但仪容端正、举止合宜,心中暗暗赞许。
  要知平头百姓见到自己,无不是战战兢兢、唯唯诺诺,就连秀才、举人也少有比程岩表现镇定的。
  然而赵县令并不知道,就连那分拘谨也是程岩装出来的,后者一身是戏,正竭力想刷他的好感。
  程岩前生就做过十来年官,自然懂得为官者的套路。对于赵县令的种种问题,他看似回答得真诚,实际上却是在心底拐了好几个弯,经过深思熟虑才开口的。
  不过一盏茶时间,赵县令已“套”出程岩不少事。当得知程岩的生父是位秀才,且耗数年时间整理出赈灾策的纲要时,他心中不禁惋惜,若陈秀才还在世,以其才学多半已是官身。
  赵县令自认对程岩了解得差不多了,便说:“今次武宁难民之危能够平稳度过,你送来的赈灾策功不可没。”
  他见程岩似要说话,忙抬手制止,“本官素来恩怨分明,你有恩于我,若你遇上了难事,只要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本官定会竭力相助。”
  程岩嘴唇微动,欲言又止,眼中的犹豫一闪而过,最终低下头。
  他这般造作,赵县令又不是瞎子,当即开口,“尽管直说。”
  话音一落,程岩“噗通”跪地,惊得赵县令心里一突,直觉不好。
  可程岩根本不给他反悔的机会,悲戚道:“大人!学生想要代人伸冤!”
  他假装没看到赵县令便秘的表情,兀自滔滔不绝,“大庆村有位老童生……”
  老童生家里有一百亩地,历来都是租给本村农民来种,倒是不缺米粮。前一阵,老童生得了场大病,需要上好的药将养着,老童生的独子没办法,只有卖地。
  可村里没人能一口吃下几十亩地,独子只有将地便宜卖给铜陵县的一位举人。哪知老童生的病就像无底洞,独子又陆陆续续卖了几次地,等到老童生病愈,家里的土地已被卖个光。
  “他们没钱没地,可身上还背负着沉重的赋税,独子便找上买地的举人想要租地来种。”
  程岩说到此处,不忘给自己加戏,故意带上颤音,“可他从未种过地,一次意外摔伤以至昏迷不醒,老童生想求举人借银子给独子治病,哪知举人竟看中他家祖宅,想要他用房契来抵。”
  “老童生当然不愿意,他苦苦哀求,却被举人家的管事一阵羞辱,急怒攻心之下旧病复发……”
  赵县令呼吸一窒,“……人死了?”
  程岩缓缓摇头,“还没有,但已瘫在床上爬不起来了。”
  赵县令松了口气,心里对那位不修仁德的举人已非常恼怒,但他面上不显,只问程岩:“你为何要代他们伸冤?”
  程岩眼一红,“因为老童生的独子,正是学生的同窗!”
  这件事他也是昨天才知道的,原来当初的苦主之一就是他的前舍友姜平潮,要不是姜家出了事,庄思宜根本不可能和他一间寝舍。
  程岩当即为姜家请来郎中,待姜父缓过气后才搞清楚来龙去脉。
  他估计在雷剧的发展中,姜家父子就这样没了命,才会被原主抓到吴家的把柄。因此,他一回社学便将此事告诉了海夫子,希望夫子能助姜家度过难关。
  赵县令沉吟片刻,说:“这件事并不好办,一来,他们都是铜陵县人,不归本县管辖;二来,若你所说属实,那举人虽乘人之危,但并没有直接谋害人命,细说也算不上什么罪。”
  程岩心里也清楚,毕竟目前姜家人都还活着,但他早有准备,直接祭出大招。
  “大人所说,学生何尝不知?”程岩饱含热泪,“学生上告此事,并不仅仅为同窗不平,更为此前的诸多灾民鸣冤,为大安千千万万失去土地的百姓鸣冤!”
  赵县令心中一凛,以眼神示意程岩说下去。
  程岩:“家父的救灾纲要上还有一句此策乃治标,而非治本。”
  “本在何处?”
  “土地兼并!”
  赵县令脑子里“轰”一声响,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
  程岩只说了四个字,可赵县令身在官场,瞬间便想通关节!
  大安建国不足百年,农民手里的土地已越来越少,很大一部分都被士绅豪强运用各种手段占去。
  正所谓“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些人想尽办法逃避赋税,严重侵蚀税基,导致国家财政运作十分艰难。
  如今朝堂上,改革一派已初具规模,他的恩师早在前年就提出了土改新政。
  具体措施暂不多提,但只要土改施行得当,土地兼并就能得到有效控制。
  到时国库可以有钱,农民可以有地,即便遇上天灾也有足够的粮储银储支撑,无需离散四方。而其中将“人头税”并入土地税一项,意味着农籍无地可以税,也能避类似姜家这样的悲剧发生。
  很完美有没有?
  但此举影响了众多上层阶级的利益,朝廷上反对声很大,皇上也一直犹豫。
  赵县令意识到,他完全可以好好运作姜家之事,或许会对推进土改有一定作用。
  他再次看向程岩的眼神里多了抹慎重,从对方奔涌的热泪中,他看见了一颗友爱同窗、心系百姓的赤子之心。
  于是,他亲自扶起了这位老实孩子。
  晌午时分,县衙附近的人都瞧见县令的管事客客气气地送出一位少年,那少年身着粗布衣衫,看上去无权无势,不知为何这么受重视?
  “赤子”程岩回望县衙大门,想着在前生,恩师就是找了一户侵吞农民土地的人家为例,给皇上算了笔账,最终让皇上决心土改。
  他今天来这一遭,不但能帮助自己和姜家,或许还能助老师一臂之力,何乐不为?
  等回了社学,程岩立刻迎来了庄思宜的逼问,“吴家为难你了?还是出了大事?否则海夫子为何连许你两日假?”
  庄思宜本以为程岩会和昨天一样守口如瓶,哪知程岩很干脆地说了吴家逼他娶妻一事。
  尽管庄思宜早有猜测,但依旧感觉荒谬,“姓吴的也不照照镜子,居然想让你娶一头猪?”
  得,庸脂俗粉又降级成猪了,试问猪又做错了什么?
  程岩:“反正事情已经解决,不必管他们。”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