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手指在1972》第22节

  第31章 做客  第二天是个大晴天,无风无云,天……
  第二天是个大晴天, 无风无云,天空湛蓝湛蓝的,虽说寒冷的天气叫人冻得缩脖子哈手,可是看着白雪地尽头的天边渐渐升起的太阳, 心里总是特别敞亮。
  祖孙俩起了床, 苏奶奶热了馒头, 熬了一锅苞米面粥, 苏慧兰捞了几样咸菜绊了个小菜。
  将腌好的黄瓜、豆角、辣椒和胡萝卜用清水洗掉表面盐分, 除了比较硬的胡萝卜, 其他都用手撕成小块儿, 避免沾染铁器的腥气。
  最后切一把细葱白, 浇半勺辣椒油, 再淋几滴香油, 稍微拌一拌,就是佐粥的佳品。
  刚撂下筷子, 就听见窗子外头苏大伯的喊声:“妈,兰兰, 起来没?俺们来了!”
  苏慧兰忙去开门, 只见大伯还跟昨天早上一样挑着两桶水来,不过这回身后还跟着一个瘦瘦的小伙子。
  那小伙子一见苏慧兰,脸上立即露出了一个大大的笑容,满脸开心道:“你是俺老妹儿不?你长得真好看!那个啥,俺是你二哥!”
  他的声音很大,几乎像是在喊,苏慧兰知道他的情况,也没在意,反而跟着笑哈哈的大声道:“你就是卫阳哥吧, 我是慧兰,今天可见着你啦!”
  苏卫阳看妹妹对他笑,越发高兴,声音也不自觉拔高:“老妹儿,俺昨天就想来啦,俺爸不让,他怕俺太闹,吵得你们歇不好!”
  苏慧兰忙道:“没有的事,我也正想着找两个哥哥玩呢!”
  苏卫阳忙说不管苏慧兰想去哪,他都可以带她去,还说要用爬犁拉着她去玩!
  苏慧兰也都笑着答应,苏卫阳就特别开心,嘴角扬的高高的,眼睛也亮晶晶的,看起来不像是比苏慧兰大三岁的哥哥,反而像是她的小弟弟。
  旁边苏大伯好几次想拽拽苏卫阳,让他注意小点声,都被苏奶奶摇头拦住了。
  难得小哥俩第一回 见面一点不生分,何必这时候提醒他这个、那个的,戳孩子心窝子。
  苏大伯告诉祖孙俩,昨天他也去帮罗家找孩子去了,不过他是被分配到了西边找人,还没找多长时间,就有人来告诉说是人找到了,而且还是在苏奶奶家找到的。
  苏大伯就想来看看,结果半道碰上了齐五爷和苏志国,两人都说苏奶奶已经关门了,又说没啥事,苏大伯怕耽误老娘和侄女休息,就打算今儿早上再过来,连带一直想过来的苏卫阳也一起带来了。
  等进了屋,苏卫阳就从后背解下一个背筐,乐乐呵呵道:“奶,老妹儿,俺妈昨天让把那只最肥的羊杀了,俺特意给你们送羊肉来了!”
  “这是半扇羊排和一只羊后腿,昨儿下晚杀的,可新鲜啦!”
  苏奶奶看着筐里那肥嫩的大块羊腿和羊排,忍不住道:“这就给杀了?不是要等年底卖钱吗?”
  苏慧兰听奶奶说过,大伯家当年欠下的外债今年夏天才还清,家里如今也没啥像样的东西,现在说是整个秀山大队里最穷的人家也不为过,这会儿就把羊杀了,年底的收入肯定要打折扣。
  苏大伯怕苏奶奶担心,忙安抚道:“也不差这一只!昨天俺问五叔了,他说明天就开工,这回咱大伙儿上山伐木,不出意外的话,就直接干到冬月底了!而且空闲时还能进山打点东西,这些都能换钱,现在咱饥荒都还差不多了,以后俺多干点,慢慢就都有了。”
  正说着,苏大伯看了看旁边的苏慧兰,还有些小埋怨似的对苏奶奶道:“妈,你昨天咋让兰兰给俺装那老些东西啊?人家给那点东西这都成俺们家的了,这可不行!这会儿是不方便,等下晌你们来,咋也得把东西拿回去一半。”
  苏慧兰听见了忙道:“大伯,您可别冤枉奶奶,那些东西是我主动给你们添的!而且哪有送出去的东西还往回拿的道理,您要是不肯好好收着,那这羊肉我和奶奶也不拿了,我们下午也不去您那儿了,免得您总是分得这么清楚!”
  苏慧兰说着还微微板起了脸,苏卫阳离她最近,刚才的话听得一清二楚,真以为妹妹生气了,立马冲他爸急道:“哎呀,那可不行!老妹儿你必须上咱家来!爸,你也真是的,俺老妹儿说咋整就咋整呗,你瞅你都给俺老妹儿整生气了!”
  苏奶奶也随即瞪了自家大儿子一眼。
  苏大伯立时有些哭笑不得,这咋整的,还都成他的错了!只好不再提这话了。
  这次来,苏卫阳还特意给苏慧兰带来了一个小笸箩,里面装着他前一天跟人讨来的本地野果,叫苏慧兰尝尝鲜。
  爷儿俩临出门之际,苏大伯还一脸讨好的跟苏慧兰道:“兰啊,别生大伯气,下晌早点来,大伯还给你抓了鱼呢!”
  苏慧兰抿嘴直笑:“那大伯,你以后别再提要把东西给我送回来的话了!要不然我就是去了也只吃土豆白菜,不吃鱼也不吃肉!”
  苏大伯一脸无奈的表情,可是看着苏慧兰的目光却充满了慈爱。
  等大伯爷儿俩走了,苏奶奶正准备把拿来的羊排和羊腿剁开,忙被苏慧兰拦住,“奶奶,这肉您先别动。”
  苏奶奶不解,以为自己之前问大儿子的话让孙女多心了,忙道:“兰啊,你别多心,奶奶不是心疼你大伯把羊杀了给咱送来,奶就是怕他们没个计划,瞎胡造,只要他们心里有数就行!这肉咱该吃就吃,奶奶给你做!”
  话虽如此,但是苏慧兰知道奶奶心里还是不放心的,正好她这儿有个主意,说不定能一举两得。
  她就趴在奶奶耳朵边小声说了几句,苏奶奶听完眼睛一亮。
  “这能行吗?”
  苏慧兰有信心:“怎么不行,反正我也是要给滨河的王大娘和钱伯母家寄些东西,这就是现成的人选!到时候我们给大伯钱的时候,只说是她们托咱们代买些猪肉、羊肉做年货,这就跟奶奶你说的那些知青来买肉是一个道理,大伯他们不会怀疑的!”
  苏奶奶觉得这主意是不错,又感激大孙女变着法儿的补贴自家大儿子,忍不住紧紧握住孙女的手,直道:“兰啊,那咱、咱就这一回啊……奶奶替你大伯谢谢你!”
  苏慧兰笑着摇头,在她心里,有些人值得这样被对待。
  苏奶奶按照孙女说的把羊排和羊腿用盐腌好,做成咸肉的样子,贴着窗子挂好,这样苏大伯也不会觉得她们说谎而不肯收钱,等过两天往滨河寄东西的时候就用猪肉代替,羊肉留着给孙女吃。
  苏奶奶忙着,苏慧兰就研究起二哥留下的那一笸箩野果。
  野果有两种,一种叫臭李子,一种叫山钉子,名字不大好听,但事实上臭李子不臭,山钉子也跟钉子完全不一样。
  臭李子是一种黑黑圆圆的小果子,只有两颗黄豆粒那么大,经过霜打过后,外皮有点皱皱巴巴,不大美观,而且里面的籽也快赶上黄豆大了,一口咬上去差点把她牙硌掉!
  尽管缺点很多,但是苏慧兰还是一口就被这种袖珍的小黑果儿征服了!
  它的那种甜极清新、极自然,跟她吃到过的所有带甜味的东西都不同,具体的她也形容不上来,反正就是一粒接一粒,根本停不下来!
  再说山钉子,它比臭李子还稍小一点,但是没有籽,颜色有红色、还有浅红透黄的。这种野果也跟臭李子一样,需要经过霜冻才会去掉本身的涩味,它没有臭李子那么甜,里面还夹着一点淡淡的酸,但是苏慧兰觉得这种酸很有特点,配合着整体味道,大有“画龙点睛”的感觉。
  品着、尝着,一个没控制住,等苏奶奶忙活完回屋的时候,就发现孙女已经吃光了半笸箩小果子,一抬头那嘴唇直接让臭李子染成乌黑一片,吓得老太太赶紧把笸箩收起来了,这东西可不是这么个吃法儿!
  眼看快九点半了,该去志国大伯家了,虽说是去吃饭,但也不好踩着点儿去,所以祖孙俩收拾收拾就出门了。
  尽管昨天已经拿了不少东西,但这是第一回 去人家里,空着手也不好看,苏慧兰翻了翻空间,从存货里找出两包点心、一包大白兔奶糖和两盒蛤蜊油,奶奶说这些就够了,再多该露馅了。
  快到地方前,苏奶奶还告诉苏慧兰,说她志国大伯家里养了两条大狼狗,站起来能到她肩膀那么高!这狗虽然看着凶,但是挺听话,从来不咬自家人,叫她到时候别害怕。
  说着话,就到了志国大伯家,想着马上要见到两只大狗,苏慧兰还有点紧张!可结果等进了院子,走过长长的远道,眼瞅着都要到正房门口了,也没看见一只狗啊!
  苏慧兰正纳闷呢,就见房门“啪”的一声被推开,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探出头来,见着她们就喊:“妈,俺三奶奶带着兰兰姐来了!”
  喊完这一嗓子,小姑娘就蹦蹦跳跳的从门里出来,睁着两只大眼睛好奇的看着苏慧兰,问苏奶奶道:“三奶奶,这就是兰兰姐吗?”
  苏奶奶就乐:“那你刚才不就这么喊的吗?”
  话音刚落,屋门再次被推开,大奶奶、志国大伯和柳枝大娘三个人都出来了!
  先是柳枝大娘乐呵呵道:“还是这丫头眼睛尖,俺刚才看了好几起儿,也没把你们娘儿俩看来!来、来,赶快进屋!”
  苏奶奶就打趣道:“俺还想着是不是来早了,你倒好,听这话还嫌俺们来的晚了!这再早可就该住你们家了!”
  柳枝大娘不怕逗,忙说:“住俺们家好啊,俺就喜欢人多热闹!”
  说着,还一把拉过苏慧兰搂在怀里:“再说,要是让这么好看的闺女天天住俺们家,给俺当闺女,那俺可不得做梦都笑醒啊!”
  苏奶奶就笑骂道:“有了小苗你还不知足,还想把俺的兰兰也拽上,没你这么贪心的,担心俺们小苗以后不搭理你!”
  小苗就是那个小姑娘,闻言故意叹了口气:“三奶奶,你不知道,俺其实是山上老林子里捡来的,说不定啥时候俺妈一来气就又把俺送回去了!”
  这话把大家都逗乐了,苏奶奶捂着嘴道:“小苗啊,这你可放心,你妈就是把她自己扔老林子里,也不带把你扔了的!”
  大奶奶也伸手拍了苏小苗后背一巴掌,没好气道:“瞅瞅你们娘儿俩,一天天的,逮谁、跟谁逗!大的、小的都一个样儿!”
  骂是骂,但老太太看着儿媳和孙女的眼神里可满满都是疼爱。
  苏慧兰在旁边看着心里有些羡慕,这种三世同堂、母慈子孝的天伦之乐,大抵每个人心里都会有几分向往。
  说笑了几句,志国大伯就招呼祖孙俩进屋。
  大奶奶看见苏奶奶手里拿的东西,当即又板起了脸。
  “你咋又拿东西?俺说你是不是出门一趟捡着金山了?俺告诉你,你再这么外道,俺可真要生气了!”
  苏奶奶心道可不就真是捡了座“金山”吗?
  不过,这真话自然不能说,所以她还是哄着自己老嫂子,道:“瞧你说的,那俺还不是因为咱老姊妹儿俩感情最好才这样!俺可告诉你啊,这东西就这些,你可千万别出去显摆,让别人知道了找俺要,俺可拿不出第二份来!”
  大奶奶斜了她一眼,“这把你能耐的!可不是那会儿怕俺真变成老虎的时候了!”说完,自己也“噗嗤”一声乐了起来。
  众人一起先进了东边大屋,屋里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正拄着拐棍半坐在炕沿上,见了苏奶奶祖孙俩,便站了起来。
  苏奶奶立即对苏慧兰道:“兰兰,这是你大爷爷!”
  苏慧兰忙上前问好:“大爷爷好,我是慧兰!”
  大爷爷点点头,“好孩子,快过来!”
  老人家一边招呼苏慧兰起去,一边伸手从怀里摸出一个红纸包,递给她。
  苏慧兰转头看向苏奶奶,大奶奶却抢在苏奶奶之前开口道:“孩子,不用瞅你奶!你拿着,这是咱这儿的规矩!”
  苏慧兰看苏奶奶在旁边点了下头,便乖巧的接过了大爷爷的红包。
  “谢谢大爷爷!”
  大爷爷点了点头,又顺势细细的端详起她来。
  老人的眼睛有些浑浊,但是目光很慈祥,他就那么仔细的看着苏慧兰,仿佛透过她,再看另外一个人。
  屋子里静悄悄的,谁也没说话,直到老人的眼角开始泛红,他才收回自己的目光,然后轻轻冲着苏慧兰摆了摆手,自己一个人拄着拐棍慢慢的走了出去。
  志国大伯想去扶一把,却被大奶奶一把拽住了。
  老太太叹了口气,低声道:“别去,叫你爸自己待会儿。”
  她看向有点不知所措的苏慧兰,亲自把她拉到炕边坐下,柔声道:“孩子,别多心,你大爷爷这是想起你爸和你爷爷了!过去唱戏的有句词儿叫‘长兄如父’,你大爷爷那是真心的疼这几个弟弟啊!”
  苏慧兰一下就明白了大爷爷方才为什么会是那样的反应。
  旁边柳枝大娘也对苏奶奶道:“俺和俺娘昨天晌午回来把你们娘儿俩在滨河的事一学,俺爸就一直心里不痛快!小苗说她昨晚看见她爷就一直那么靠墙坐着,一宿没合眼。”
  苏奶奶就深深叹了口气。
  屋里的气氛有些低沉,还是大奶奶先道:“好了,过去的事都不提、不提了!咱以后乐乐呵呵的就成!”
  “柳枝啊,去外屋地把面盆拿来,咱大伙儿今天包饺子!”
  柳枝大娘忙附和到:“对对,咱包饺子!三婶子你们来之前,俺就把馅儿整好了,猪肉酸菜馅儿的!才刚俺志刚兄弟又给俺们送来好几斤羊肉,俺再插个萝卜,咱再来个羊肉萝卜馅儿的!”
  大奶奶就点头,“羊肉萝卜馅好!”她转头故意逗苏奶奶:“梨花啊,俺记得这馅儿你爱吃!待会儿你就专门包这个馅儿,自己偷摸做个记号啥的,好多往里放羊肉,到时候就专挑那带记号的吃!”
  苏奶奶哭笑不得:“你可拉倒吧!你这把俺当啥人了!”
  这么一闹,屋里气氛立时又轻松了起来。
  苏奶奶就顺口问起咋没看见大奎兄弟俩。
  志国大伯和柳枝大娘一共三个孩子,老大苏大奎,老二苏小苗,最小的也是个男孩,叫苏小奎,今年才十岁。
  提起那哥俩,志国大伯满脸无奈,苏大奎又上山下套子去了,苏小奎一大早就跟一帮子小伙伴出去玩了,兄弟俩见天在外疯跑,也不着家。
  三奶奶不乐意听儿子数落孙子,忍不住给孙子们辩解:“那孩子就跟小树苗似的,那就得在外面多摔打,经风吹日晒,那才能长得好呢!你看谁家树是长屋里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