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的十五个日日夜夜》第7章 旁听两个农村通交谈,如同上了生动的

  我和陈福初正打算睡觉休息时,公社经管干部曾宪毅来了,邀请我们到他房子里去喝茶,说是余进秋书记已经在他房里等着,要与我们边喝茶,边交流当前农村工作情况。我们原以为余进秋回家一心照顾堂客去了,没想到他的心思还在工作上。我俩赶紧来到曾宪毅的房子里。两杯茶早已泡好,正冒着缕缕势汽,表达着主人对我们的热情。落座,余进秋、陈福初就聊起了当前的农村工作情况。我在一旁静静地听,这两个都有着多年公社党委书记经历的汉子,堪称农村通。他俩算了一笔账:如果把全县各生产队的队屋、耕牛折价,就可归还过去所欠贷款,同时,也是变死钱为活钱。现在,全县欠国家贷款700万元,每年利息43万元。目前全县499个大队,5371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一栋队屋,每栋平均价值5000元。如果不折价出售,每栋队屋每年耗损600元。全县每年队屋耗损3222600元。如果队屋折价出售,全县队屋可值26855000元。既还清了贷款,又不付利息。而且队屋这笔财产到了群众手里,又能发挥经济效益。现在有人认为:队里没有一幢队屋,还像什么集体化,还像什么走社会主义的样子。辛辛苦苦把队屋立起来,如今要折价处理。实在想不通。临浬县有个生产队的队屋垮掉了,社队干部还不敢作处理。后来是一个公社的财会辅导员去折价处理。因为他懂得这笔经济账。同时无官一身轻,不怕担风险。社队领导干部怕掌握不准,怕担风险。周立民书记曾派陈福初同志到鸭子港公社和东岳庙公社调查,占有充足的第一手材料,这次作更详细的调查,准备下决心着手解决这个问题。是不是搞社会主义,要看实质,不能只看躯壳。这充分说明:要冲破固有的观念,多么不容易。
  重点户、专业户要发展生产,就必须雇佣劳动力。这种雇工,与旧社会的雇工,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过去被雇佣的劳动力,是因为没有土地,没有一切生产资料,只能靠卖力气过日子。现在被雇佣的劳动力,国家分给了土地及一切生产资料。他们在作好自己的田土的同时,有剩余的劳动力,所以自觉自愿的去给人家帮工,而享受应该享受的待遇。这种雇工,是完全应该允许的,是符合社会主义精神的。
  当前眼红富裕户是一种普遍现象。例如有一户渔民,父子两人承包了200多亩水面,放养了800万尾鱼苗,估计今年可获得纯利两万多元。但周围有的人就眼红,一是有群众几次给他偷偷地挖口子,放走鱼儿。二是大队干部提出明年不养鱼了,改为水田。弄得这个社员不敢在这两万亩水面上下更大的力气经营。
  他俩对农村里的大事小情没有不了解的,谈起来如数家珍。我如同听了一堂生动地政治经济学课。由此提升了我对公社党委书记的钦佩之感。没有过硬的本领,清醒的头脑,是无法称职地担当这一重任的。这一夜他俩谈得很认真,很投入,我也听得很认真,很投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