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初见》第二十三章 李陈往事

    “病人家属吗?李明醒过来了,你们下午可以过来看看他。对,下午2点到3点我们可以排队轮候探病。时间不能太长,病人刚刚甦醒,情况还没有完全稳定。”医院那头打来电话,把肥陈从刚入眠的睡梦中惊醒。肥陈因为这段时间遇到的事和精神压力,每天几乎都是中午起来,这个电话打来时刚刚9点过5分。
    他担心刘幸还在睡觉,于是编辑了短信给他发了过去,然后便再也睡不着,带着些许激动、更多的是百无聊赖的空虚。
    十五分钟后,肥陈的电话响了,是刘幸打过来的电话。
    “下午1点我过来接你吧。”
    “好的刘先生,需要我去买点什么吗?李明能不能吃点东西之类的?”
    “医院应该会继续给他用葡萄糖和能量的吊瓶,暂时应该还不用吃什么,你也不用到处跑了,在酒店等我就行。”刘幸的声音似乎有些躁动。
    “好的,刘先生。”肥陈不敢多问,刘幸这次给他的感觉和上次救李明时截然不同。
    挂断电话,肥陈依旧百无聊赖。
    肥陈平时如果起早,便有午睡的习惯,至少也打个十来二十分钟的盹,但今天没有。他急切想见到自己这位兄弟。因为在肥陈心里,他是自己人生中,唯一优秀且对自己友好的人。
    在肥陈从小到大的人生中,接触的大部分是市井生活的人,他们当然都非常友好,但由于肥陈对书本和学习的抗拒,他从来没有一位学习不错而又乐于接近他的人。从小的生活里,肥陈总希望和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在一起玩,并且也时常用他的零花钱请客在小店门口给大家买零食。而那些成绩比较好的同学也是小孩子,当然也乐于接受他的慷慨。但这仅仅限于肥陈请客吃东西的时候。往往在第二天,他们便又有意识的疏远肥陈,因为在老师的口中,他属于教不好的学生,跟他在一起只会影响好同学的成绩和学习动力。这和大部分人的人生极其相像,有时候意识中默认的事情,我们觉得那是铁的事实,是不需要证实的真相,尽管我们根本没有尝试过去证明这件事是否正确,因为大家都是这么说,而且从小到大我们便是这么理解的。
    直至到了大学,虽然只是一所不知名的地方大学。李明,一个来自四五六七八线城市城郊的学生,他完全凭借实力考上了大学,并且在游戏和文字上拥有和别人不一样的才华,在肥陈看来他是优秀的。和肥陈不一样的是,肥陈上这所大学是因为家里花了钱——尽管这是一所非常不知名的大学。但肥陈父亲希望他不要再像家里人一样,从事市井的工作,虽然这也能养家糊口,甚至过上不错的小康生活。但在肥陈家人的眼里,这是不体面的,只有知识和学历,可以让下一代甚至整个家族远离市井的命运。
    于是肥陈开始接近李明,经常在李明拮据时接济他。李明当然也坦然接受物质上的帮助。最重要的是,李明对待他真的如同兄弟,并没有像肥陈从小到大所遇到的“好学生”一样,单纯的接受肥陈给予的物质,而意识中仍然认为肥陈的不可救药,甚至在等级中将自己和肥陈这样的“差生”区分开来。饥饿中哪怕稀粥也有浓香,黑暗中即便荧光亦是希望。其实李明心中不理解的“肥陈为何无条件对自己好”,而自己却什么都不需要做。人就是这样,感动往往源于自身,因为你身上有我需要的,你便是你;如果你身上的我不再需要,或者你身上再也没有我需要的,那你便不是你了。
    在李明将自己和肥陈比喻为管鲍之交时,肥陈是感动和满足的,因为这是一种双向的认可。人往往乐此不疲而又无功而返的沉浸在感情的单方面徒劳之中,每每这样,人总会无形的生成一种自我感动,去保护自己受了伤的情感,并告诫自己从此以后不再做这样傻乎乎的事情。但如果下次遇到你身上有我需要的,我一样会再一次为此付出,不管是否能够得到回应。因为在人的潜意识里,我需要得到便要付出,在逻辑上这并没有错误;但人类潜意识中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插入了“付出就可以得到回报”这样的意识片段,这显然只是在刺激人类为所想而付出,并没有什么逻辑支撑和科学根据。这和人类饥渴、繁衍、被认可的情感需求实际上并没有太大区别,信息片段会刺激我们追逐自己所需要的而发出奖励信号,当我们成功时会发出满足的信号,仅此而已。
    肥陈当然知道李明所说的管鲍之交,是朋友之间最好的意识形态,虽然他没有一次认认真真去查找和学习过管鲍之交的典故。但即便再没有知识和再愚蠢的人,在情感上也是进化完整的。那些所谓的情感迟钝,无非两种:一是不想被伤害而躲避;二是不想付出而远离。意识有奖励和保护的机制,因为人的意识是无形的,无形的东西最坚强,也最脆弱。
    肥陈百无聊赖的回忆着,似乎这是目前唯一可以做的事。时间也很快来到了一点。
    “下来吧,我在负一楼停车场等你。”电话那头是刘幸的声音。
    “好的,刘先生,我马上下来。”肥陈披上衣服离开了房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