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尊世界的刘皇叔》42.我有上将猫猫

    除了一国之君和释迦摩尼,没有谁生来就是大人物。
    哪怕是崔州平这样家财万贯的士家千金,如果一心隐居,也会泯然众人。
    正因为正史里的刘备一直坚信相似的理念,才会不甘寂寞,带着老二老三,在多个主公手下流转,只为翻身做主。
    当然,和刘备有一样想法的人,有很多,比如寒门出身的张郃、牵招。
    只是随着年纪大了,这些人选择了安定,失去了热血,逐渐保守。
    一想到张郃,女尊世界的刘备开心的笑了出来。
    五子良将之一,猫少女,张郃现在在我手里。
    打内战,还是我领先一步。
    虽然张郃用兵打不过张三,被打得弃马爬山,单挑也斗不过赵四,转头就跑。
    但人家猫猫玩兵法溜啊,大局观也强,赢得过马超啊,甚至能和丞相掰一掰。
    诸葛亮一出祁山,张郃在街亭大破马谡,直接导致诸葛亮北伐破产。
    诸葛亮二出祁山,张郃从东方战场赶回,算出丞相要退。
    成语:屈指可数,就是说张郃在诸葛亮二次北伐中,掰着手指头,算出诸葛亮十天内退兵。
    猫猫这时候已经是丞相的劲敌了。
    《三国志》记载,一谈到张郃,蜀国从上到下都头疼。
    诸葛亮三出祁山,就是趁着张郃不在,亲自打援,闪击战拿下两郡。
    诸葛亮四出祁山,张郃才因为司马懿指挥失误,被毒计射杀。
    现在猫猫是我的人。
    就算我真的走了刘备剧本,有猫猫可用,也能从汉中推到长安了。
    刘备的笑,落在曹操的眼里,显得莫名其妙。
    那种俏皮的味道,会让人浮想联翩,征服欲高涨。
    曹操承认刘备的笑容很美。
    她在老家沛国、颍川、汝南三郡游学的时候,也没见刘备这么好看的男人。
    但是那种淡淡的轻蔑和挑衅,还是会让她感到一丝丝的不爽。
    这男人……他是有妇之夫……
    他该不会在勾引我上他吧?
    曹操的嘴角微微抽动。
    毕竟她现在才二十岁,也是气血方刚的年纪。
    也对啊,我曹阿瞒也算玉树临风,潇洒倜傥。
    论富有,也不比那崔州平差多少。
    玄德喜欢我也很正常。
    想到这里,曹操也对刘备报以微笑。
    曹操这家伙在笑什么?
    本来不打算继续笑下去的刘备,心头一凛。
    这家伙心里不会又有什么鬼主意了吧。
    她在设计什么,我完全想不出来。
    不行,我刘玄德不能露怯。
    笑,给我笑啊,怎么不笑啊?
    于是,两个人面对面对笑起来。
    渐渐的,大雨中响起轰天笑声。
    两个人掐腰,一起笑到岔气。
    一个被赵融背在背上,一个被崔州平放在马背上。
    赵融和崔州平两个人,心里莫名其妙,她们在干什么?
    只有卢植愣了一下,露出老母亲关心儿子的焦虑。
    难道,玄德对孟德有那种意思?
    ……
    ……
    回到安平郡城后,卢植脱下湿漉漉的道袍,换上干爽的袍子,
    便开始给其他两郡大儒与郡守写信。
    她对借粮食和人手的事情没抱太大希望。
    毕竟大汉有“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习惯法约束,
    主要还是希望,两郡的管理者,不要阻止太平道信徒的人口流动。
    汉代律法严苛,在后面的朝代都是有名的。
    西汉法令共有三百九十五章,光是死刑就有四百多条。
    东汉一直在减少法条,可直到汉末也还是纷繁复杂。
    复杂到老百姓宁愿去听神话故事,做梦当神仙,追随张角、张鲁这些神棍。
    也不愿多学一下法令,大汉律法,太难了!
    然而,依然有人觉得大汉的法律宽松。
    比如,崔州平的姑姑,崔寔。
    她就在《政论》一书说:我们大汉的律法太宽松了。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就说:“汉家之法已严矣,而崔寔犹病其宽。”
    后面朝代的史学家都说,干,你们汉朝过分了,你们大汉的老百姓动不动就是死罪,天让她们活,你们大汉朝廷也不让她们活!
    丈八为了对抗瘟疫,烧了个驿站,也没烧人,就得死刑。
    卢植也已经料定,自己张牛角这个马甲,一定会被朝廷以“聚众谋反罪”逮捕,甚至处死。
    毕竟,张角亲临洛阳布道,被承认是合法宗教。
    这已经是十常侍请求帝姬刘宏法外开恩的结果。
    果然,几天后。
    卢植收到两郡回信。
    两郡郡守只允许常山郡的流民离开,不允许本地的太平道流动。
    开仓放粮不可能,上面没说救灾,那就是不能救灾!
    士族也只答应捐赠口粮,作为灾民返乡的路费,不负责护送。
    这当然是合乎法度的,若是违法,就得受刑。
    帝姬刘宏虽然自身不被大汉法律约束,可以肆意享乐,日御少年九人,半月二百余人。
    但她用法律制人,却是相当厉害。
    中山郡也发来书信,希望卢植这边能够代为处理常山郡的灾民。
    三郡太平道渠帅,都愿意听从张牛角调遣,只为了百姓有口饭吃。
    于是,卢植也开始指定三郡流民,回乡抗蝗的计划。
    按照《太平要术·治虫篇》的内容,如果不及时清理蝗蝻与蝗卵。
    恐怕今年常山郡还有第三轮蝗灾爆发。
    卢植有时也不得不佩服,写成此书的人,汇集百家治虫之长。
    此人,若不是博陵崔氏这种藏书众多的士族中人。
    那便一定是南宫东观,一位知识广博的太学博士。
    没有庞大的图书储备,绝不可能总结如此之多,治虫办法。
    所以,卢植已经认定,那人一定就在东观!
    ……
    ……
    刘备在干什么?
    他正躺在崔州平的修长大腿上,吃着甜美的桑葚,翻阅农书。
    毕竟要去治虫,他这个外行也得学习一下知识。
    东汉只有两部农业经典。
    一部是西汉时期,我国历史最早的农业专著《汜胜之书》
    另一部就是东汉时期,崔州平的姑姑,崔烈的妹妹,崔寔写的《四民月令》、
    没错,作者就是刚才上面那位说“我们大汉的法律真是太宽松”的那位崔寔。
    崔寔是大汉忠臣,但她是士族的叛徒。
    刘备一边翻书,一边心想:“四民”者,士农工商。
    士族是四民之首,农是四民之本。
    她细看之后,才发现。
    这部书不是为了指导农民务农写的。
    崔寔写《四民月令》,是为了告诉愚蠢的皇帝们。
    四民之首的士族,搞“庄园经济”,搞土地兼并,快把四民之本的农民拖垮了!
    让士族们停一停吧!
    《四民月令》讲述了一位士族大庄园主,经营一座士族庄园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的工作安排。
    写作格式,类似日记。
    比如:一月一,我怎么给这些老百姓装神弄鬼,忽悠家里长辈。
    一月二,我怎么安排这些士兵,让她们打杂。
    一月三,我该让孩子们干点啥,是不是该学九九乘法表了。
    从一月一,一直安排到大年三十。
    庞大的士族庄园,荫户数万,管理庄园,不亚于管理一座城市。
    因此书中不只有农业管理。
    还包括粮食买卖、畜牧业、制药业、纺织业、商业、酿造业、冶金业、教育业的经营。
    甚至是门阀私兵的工作安排。
    崔寔在书中,痛批自己这些士族,搞“庄园经济”,挖国家的墙角,搞土地兼并。
    也就是所谓:上门有巨亿之富,贫者无立锥之地。
    刘备隐隐觉得,崔寔说的,这个“巨亿之富”,说得就是自己的姐姐崔烈。
    毕竟博陵崔氏,就是全天下最大的士族之一。
    说不定这本《四民月令》,就是写她博陵崔氏的。
    她还在书中,提出了我们耳熟能详的那句名言。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最后,崔寔自己以身作则,卖了自己所有的田产,传授老百姓知识。
    因此,这本书说是农业科学书籍,不如说是农业行政书籍。
    崔寔是崔烈之妹,年纪比崔烈小。
    十二年前就死了。
    死的时候,崔寔什么都没有,就是一个无产阶层。
    十二年前正是张角出现的那一天。
    看到这里,刘备合上书,叹息了一声。
    “这人要是活到今天。”
    “多半是太平道的好朋友。”
    “可能还能混成太平道的领袖。”
    刘备把书还给崔州平,摇头心想。
    也许崔寔做梦也没想到。
    她这本《四民月令》非但没帮助老百姓。
    反而帮助她姐姐崔烈发财致富,成为安平郡最富裕的人。
    越来越多的士族,按照这本《四民月令》调整自己家的庄园经济。
    大汉的土地兼并,可能也因为这本书而越来越严重。
    哪怕,三国归晋,晋承汉统,统一天下。
    最后也因为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庄园经济”与“世家大族”,
    走到了崔寔所描述的“末世”。
    南朝,不得不,“王与马共天下”。
    北朝,也是“范阳卢、博陵崔、太原王、荥阳郑”的半边天。
    也难怪,卢植老师一开始就怀疑,太平道的背后,极有可能是博陵崔氏。
    说着。
    刘备扬起脑袋,看到崔州平那张如水的眼睛。
    崔州平温柔的低下头,亲吻他的脸蛋。
    他知道,崔州平又想要了。
    然后,扭头看向了藏在房梁上的张郃猫猫。
    ——啊啊,那家伙,又开始叼着我的袜子,流鼻血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