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第二十五章:此事交给亮

    
    建安二十年十二月,曹操自南郑还邺,留夏侯渊及张郃、益州刺史赵颙等守汉中。
    郭淮为夏侯渊司马。
    西川的危机,暂且解除。
    刘禅风尘仆仆入成都,脸上带着风霜。
    城内迎接的军卒,瞬间沸腾了。
    “公子威武!”
    “公子威武!”
    他们振臂狂呼,爆出阵阵欢啸。
    张飞立马铭已在蜀中传开,作为白袍军的统帅,刘禅与有荣焉。
    山呼海啸之间,刘备袖袍鼓荡,信步迎上:
    “阿斗,你终于回来了,让为父好好看一看。”
    “启禀父亲,此战一切顺利。叔父平定了巴郡,于八濛山破贼将张郃。”
    刘禅姿容俊逸,彬彬有礼。
    让刘备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杀戮、战争很容易影响一个人的心态,刘备需要的不是能征善战的继承人,而是天生贵胄的统治者。
    出身很重要!
    上位者的气度、胸襟,以及修养、学识,远比统帅能力更重要。
    刘备吃过的亏,不会让刘禅再经历一遍。
    “此战翼德立了大功,阿斗亦功不可没。上苍没有遗弃汉室!”
    “江山沦丧之时,汉室英雄辈出,备离匡扶汉室,又近了一步!”
    一摸晶莹的热泪飘洒,益州群臣皆动容。
    汉室命运多舛,一波三折。
    但众人坚信,只要跟着刘备,终有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时候。
    “备在此宣告,白袍军为汉军精锐,白袍战无不胜之名,当之无愧!”
    轰!
    山呼海啸在人群中爆发,整座城池都恢复了神采。
    “为了完成匡扶汉室的大志,备与诸卿共勉!”
    刘备慷慨激昂的诉说,赢得了无数的赞赏。
    一时间,刘禅都不清楚,刘备此行是为了迎接他,还是为了作秀。
    直百通宝发行后,益州的府库逐渐充盈,却也导致了人心浮动。
    世家大族心生不满!
    现在刘备为益州共主,兵威正盛,没有不长眼的世家大族站出来反对。
    但只要直百通宝存在一天,刘备与益州世家的关系,就会永远紧张。
    因为没有人知道,刘备到底会印刷多少钱!
    在这种时候,就必须为所有人画大饼、稳定人心了。
    还有什么比“匡扶汉室”更好的理由吗?
    这是一艘战船,将所有人捆绑到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弊端也很明显,蜀汉后期会体现出来,他们将会成为投降派!
    “禅愿为父亲的大志,奋斗一生!!”
    刘禅郑重地抱拳,仿佛承载着天地之志。
    “阿斗~”刘备颤声呼唤。
    父子二人,成为了益州的标榜!
    刘禅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刘备要“仁”要“义”,一生都恪守准则!
    若是和曹操走一样的路线,直百通宝一出,益州必然烽火狼烟。
    就和“儒皮法骨”一样。
    刘备准备了盛大的庆功宴,为刘禅接风洗尘。
    “奏乐!”
    “舞!”
    整座府邸,都热闹起来。
    车水马龙,酒香四溢。
    刘禅丰神飘洒,器宇轩昂,久经锻炼的身躯,完成了蜕变。
    这一世他严于律己,必须活出精彩。
    刘禅在群臣面前,营造出一种人品端谨、家学丰赡的形象,喜怒不形于色。
    突然,一道锐意的锋芒,落在了刘禅身上。
    刘禅抬首一望,看到一抹俊美且有风仪的身影。
    卧龙孔明!
    二人对视瞬间,诸葛亮微微稽首,向刘禅示意。
    刘禅手执杯盏,向诸葛亮走去,举止从容不迫。
    “禅见过诸葛先生!”
    诸葛亮一挥袖袍,澹然洒脱道:“公子请!”
    他畅饮一杯,气质温润隽雅。
    “禅以茶代酒,敬先生!”
    刘禅径直在诸葛亮身旁坐下,诸葛亮热情地挪开一个身位,一语道破刘禅心思。
    “不知公子有何要事?”
    没事就不能摩拜大神?
    难道要临时抱佛脚吗?
    刘禅会心一笑,沉吟道:“我想征收成都的土地。”
    诸葛亮怔了怔,确定刘禅没有开玩笑后,叹息道:
    “土地是属于百姓的,公子若是强征,恐怕费力不讨好。”
    没错。
    世家大族也是百姓。
    他们之所以没有站出来抵抗刘备的“暴政”,很大的原因在于,刘备没有动他们的土地!
    百年的王朝,千年的世家。
    钱财都是身外之物,可多可少,唯有土地永流传!
    王朝的兴衰,和土地的兼并有很大的关系。
    有了土地,世家大族就有了源源不断的产出,这就是他们的安全感。
    再加上稳定的晋升通道,世家大族赚取钱财易如反掌。
    为了显得清廉,有时候还会大肆批判“铜臭味”。
    “禅没有打算强征,只是上百姓将土地上报。”
    刘禅加重了“百姓”两个字的语气,接着道:“没有上报的土地,乃无主之地,全部收归官府。”
    诸葛亮微微蹙眉,这件事若是能够做成,那么益州官府的财政收入,将会持续增加。
    奈何此事艰辛!
    这种时候,继续去撩拨益州世家,会不会让他们产生不满的情绪?
    “事关重大,公子和主公商讨过吗?”
    “暂时没有,禅希望能够得到先生的指点。”刘禅诚恳道。
    “益州处于关键的时期,等到夺取了汉中,壮大了主公的声威,这件事也就顺理成章了。”诸葛亮细细筹谋道。
    只可惜,刘禅等不及了,和盘托出道:“我得到了一些来自交趾的稻谷良种,希望能够在西川试种植。”
    “此事简单,交给百姓即可。”诸葛亮理所当然道。
    刘禅却摇了摇头,正色道:“先生有所不知,这是两季稻!”
    诸葛亮心神一震,追问道:“一年种植两季?”
    “不错,确切地说,这是早稻,成熟很快,产量也高。”
    “这种两季稻在交州已经种植成功,但还没有在益州实践过。”
    刘禅简单地解释了一番,诸葛亮便知晓了其中关键。
    种植办法不同,成长时间也有所变化。
    这意味着很可能颗粒无收!
    种植也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但成功率更高!
    诸葛亮懂得天时,知道交州和益州的气候差距不是特别大。
    他一拍案几,欣然道:“此事交给亮!”
    刘备默默地吸了一口凉气,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军师卧龙,为何如此失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